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綜合

蘭西:研學『遇見』非遺 青春『悅動』指尖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8-19 字體:

  東北網綏化8月19日訊 ( 劉麗婧 )      近日,蘭西縣掛錢博物館迎來研學熱潮。大中小學生團隊絡繹不絕,在非遺的活態傳承中,感受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新的碰撞融合。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土木工程學院為代表的研學團,深度體驗了蘭西掛錢與彭氏燈彩兩項非遺的獨特魅力。

  在蘭西掛錢博物館,276件/套珍貴館藏無聲講述著這項省級非遺的深厚底蘊。礦大學子不僅近距離觀賞了巧奪天工的獲獎作品,更在剪刀翻飛間親身體驗掛錢制作。『鑒賞+實踐』的沈浸模式,讓年輕一代對這項傳統剪紙藝術有了鮮活認知——它不僅是窗櫺上的裝飾,更是躍動在指尖的文化血脈。

  『以前只在圖片上看過剪紙,沒想到蘭西掛錢這麼有層次感,這麼立體!那些獲獎作品,像《百福圖》《東北八大怪》《古代二十四孝》,細節太震撼了。』一位駐足展櫃前的學生由衷感嘆。

  在博物館工作室裡,剪刀在紅紙上游走,學生們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嘗試創作屬於自己的小掛錢。『看著簡單,剪起來纔知道分寸有多難掌握,』一位同學興致勃勃地說。

  通過深度互動,『非遺』概念在年輕學子心中變得鮮活而具體。蘭西縣掛錢博物館館長宋成玲表示:『研學熱為非遺保護傳承注入了強勁的青春動能。學生們帶來的不僅是關注度,更重要的是他們新鮮的視角、活躍的思維,促使我們去思考如何讓掛錢、年畫這些寶貝更好地「活在當下」。看到年輕人在體驗後眼中閃爍的光芒,我們對非遺的未來更有信心了。』

  走出博物館,研學團的腳步延伸至充滿濃郁東北風情的黃崖子民俗村。老式農具與民俗物件勾勒出淳朴的東北風情。而此行的重頭戲,則是在彭家大院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彭氏燈彩』和『彭氏年畫』的親密接觸。

  彭家大院內,流光溢彩的各式燈彩瞬間點燃了學生們的熱情。彭氏燈彩傳承人彭士學老師熱情地接待了這群年輕的訪客。他不僅講述了彭氏燈彩逾百年的傳承譜系和精湛的純手工制作工藝,更著重分享了這項古老技藝在新時代下的創新探索,他感慨道,『時代在變,燈彩也要有新的表達。』

  同時,彭士學還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彭氏年畫中各類吉祥圖案的象征意義及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年畫裡的門神、娃娃、瑞獸,每一筆每一劃都有講究,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我們也在思考,如何讓這些年畫的吉祥寓意,通過新的載體和設計,走進現代家庭。』彭氏燈彩傳承人彭士學說。

  當非遺傳承主動擁抱研學,便架起了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剪刀下的掛錢圖案,彩燈流轉的光影,在學子們心中播下種子。通過研學,蘭西掛錢的巧思與彭氏燈彩的華光,正在年輕一代手中被重新詮釋,古老技藝由此獲得面向未來的創新生命力——這場非遺之旅,生動詮釋了傳統如何借青春之手煥發新生。當傳統與青春在研學中相遇,非遺之火便找到了最持久的薪柴,照亮文化傳承的嶄新路徑。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