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半畝田在富硒賽道創新進階

來源: 2025-08-11 字體:

技術破冰  模式拓界  生態築基
半畝田在富硒賽道創新進階

特約記者  姜立峰  全媒體記者  王宏妍

  海倫市被譽為『中國·黑土硒都』,在這片沃土上,黑龍江半畝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用8年時間書寫了一段農業創新傳奇。從2017年初成立時的蹣跚起步,到如今坐擁7000畝種植基地、年銷售額數千萬元的科技型農業企業,這家以『紮根農業,創新創富』為使命的企業,始終將創新作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鑰匙,在功能農業賽道上蹚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突圍之路。

技術創新為基:從單一產品到多元矩陣的跨越

  創業初期,半畝田依托海倫天然富硒資源主推富硒大米,卻遭遇市場『認知寒冬』——那時消費者對富硒產品了解甚少,市場上魚龍混雜的劣質產品更讓消費者望而卻步。『當時一袋富硒大米擺在貨架上,顧客總會追問「富硒到底好在哪」「怎麼證明是真的」,我們光是解釋就要花上半天時間。』企業負責人回憶道。

  破局的關鍵,在於用技術創新築牢產品根基。2018年起,公司與中國農大植保團隊、省農科院育種團隊深度合作,將實驗室搬進田間地頭。通過15項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技術,優化富硒水稻種植工藝,攻克『富硒含量不穩定』『口感與營養難兼顧』等行業難題。更重要的是,技術創新推動產品矩陣從單一富硒大米向多元化拓展,如今的半畝田已形成大米、雜糧、油、山特產品四大系列50餘款功能性農產品,富鐵小米、高鈣豆油等新品持續填補市場空白,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健康需求。

  『每款產品上市前都要經過至少3輪檢測,從土壤硒含量到成品營養指標,數據說話纔能讓消費者信服。』技術團隊負責人表示,嚴謹的研發流程讓產品贏得了專業認可——2020年『中國富硒好米』、2024年『中國富硒好產品』等榮譽,正是對其技術實力的最佳佐證。

模式創新為翼:線上線下聯動打開市場空間

  產品有了競爭力,如何觸達消費者成為新挑戰。半畝田的答案是:以模式創新打破地域壁壘,讓黑土硒都的好產品走出東北。

  2019年,公司在成都開設首家線下體驗店,通過『看得見的種植過程』『摸得著的產品品質』消除消費者顧慮。同年入駐公益中國平臺,借助公益助農的流量優勢擴大影響力。2020年,832全國扶貧平臺的入駐成為轉折點——這個專注於脫貧地區農產品銷售的平臺,讓半畝田的富硒產品精准對接全國采購需求,僅2022—2024年,平臺銷售額就達8820萬元,佔同期電商總營收的60%。

  直播電商的風口上,半畝田同樣抓住了機遇。2022年成立的專業直播團隊,帶著鏡頭走進黑土地:從水稻插秧到秋收脫粒,從硒含量檢測到產品加工,真實的種植場景和科普內容打動了無數網友。如今,線上渠道已貢獻75%的營收,形成『短視頻種草+直播轉化+平臺復購』的完整鏈路。

  『我們不僅賣產品,更在傳遞黑土硒都的農業價值。』銷售總監說,通過參加全國農展會、舉辦『富硒美食節』等活動,企業品牌知名度持續提昇,『冰雪良田』等商標成為消費者認可的功能性農產品符號。

生態創新為魂:企農共贏築牢發展根基

  半畝田的創新,不止於產品和市場,更在於構建了『企業+農戶』的共贏生態。在海倫市海北鎮南華村,種糧大戶王益是受益者之一,『公司統一提供稻種和技術指導,收割後按保底價回收,就算行情不好也不怕賠本。』2024年水稻價格低迷時,企業以2960元/噸的保底價收購,讓像他這樣的116戶合作農戶戶均增收約7000元。

  這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模式,正是半畝田的創新實踐。通過制定統一的種植標准、免費提供技術培訓、建立全程質量追溯體系,企業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形成標准化生產基地。數據顯示,合作農戶從2017年的8戶增長至2024年的116戶,戶均年增收穩定在2000元以上,常年帶動50人就業,真正實現了『紮根農業,創新創富』的使命。

  如今的半畝田,已榮獲『富硒農業示范項目』『黑龍江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多項榮譽。面向未來,企業規劃清晰:深化基地功能區分類,探索『保底收益+分紅』模式;加大AI智能種植技術研發,開發富硒保健品、化妝品等深加工產品;在富硒農產品細分市場打造領軍品牌。

  從破解市場認知難題到引領功能農業發展,半畝田的創新之路證明:農業的現代化,不僅需要技術賦能,更需要模式與生態的協同創新。這家從黑土硒都走出的企業,正以持續創新的姿態,朝著『中國功能農業第一品牌』的目標穩步前行。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