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人民子弟兵(組詩)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7-28 字體:

卞江波

  人民子弟兵

  人民子弟兵——
  世界上最親切的稱呼

  從秋收起義的火種
  到南京城頭的槍聲
  百折不撓的信仰信念
  浴血奮戰的千錘百煉
  一路走來,走過二萬五千裡
  來自人民,為了人民
  永遠是人民子弟兵

  跨過長江,渡過黃河
  來自延安,住過西柏坡
  紅旗映紅井岡山
  插遍全中國
  人民軍隊愛人民
  軍民團結一家親

  根植泥土,不忘本色
  一路向前,牢記使命
  父親脫下軍裝
  送兒子去部隊
  新娘子剛過門
  送丈夫上戰場

  一代代的人民子弟兵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首長』孫澤潭
 

  軍銜裡,排長級別最低
  司務長(排級)孫澤潭
  卻被稱為『首長』

  那年高考一分之差落榜
  他放棄重讀,當兵到部隊
  報名軍校,全軍考第一
  畢業主動要求回老連隊
  當了一名司務長
  主動不當老爺兵
  每天出操、跑步、訓練
  主動幫助落後的趕上
  主動影響先進的保持
  他成為戰士們心目中的『首長』

  稱呼不是戲謔
  『首長』不是不敬
  是他的文化素養
  軍事素質和為人所致

  『首長』轉業到地方
  仍然保持著每天十公裡跑步
  無數個俯臥橕
  如果穿上軍裝
  他還是當年的『首長』
 

  好漢去當兵
 

  好漢當好兵
  好鐵碾鋼釘

  好男兒志在四方
  行行出狀元
  當兵不是唯一的選擇
  保家衛國,當過兵榮耀一生

  軍隊,不意味著打仗
  為了一方的安寧穩定
  軍人,必須做好戰斗的准備
  爭取和平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捍衛和平,靠實力贏得
  軍人,不打仗不意味著
  沒有流血犧牲
  抗洪搶險、地震救災
  緊急時刻
  軍人擔負著神聖的使命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為了國家,不顧一切
  為了人民,赴湯蹈火

  好兵就是一顆鋼釘
  釘在那裡,牢不可破
 

  我的老班長
 

  當兵到部隊
  一個火炕上滾
  一個戰壕裡爬
  班長,是我眼裡
  最大的官

  立正、稍息
  全由他發號施令
  我沒有當將軍的宏願
  只盼著當上班長這樣的官
  ——看到他威風凜凜的一面
  凡事走在前,事事當榜樣
  有苦要先嘗,素質最過硬
  這個官不好當
  ——看到他嘗盡艱辛的一面
    我接過班長的班時
  班長已經復員回家鄉
  我沒辜負班長的榜樣力量
  把接力棒傳給新班長

  這些年,我一直惦記——
  我的老班長
  你現在過得怎麼樣……
 

  就是不一樣
 

  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
  這不是歌曲裡的唱詞
  這是青春如火的歲月

  穿上軍裝的一刻
  就把保家衛國的重任接過
  緊握手中槍
  就把生死置之度外
  軍人的榮光
  就是不讓青春蹉跎

  咱當兵的人
  其實也一樣
  都是熱血兒郎
  在不同崗位上
  放飛著青春的夢想

  咱當兵的人
  有啥不一樣
  你拿起書本,我扛起槍
  我脫下軍裝,重回課堂
  我們不辱使命
  衝向戰場
  當過兵纔知道
  就是不一樣
 

  二炮手劉勝
 

  九個炮手一門炮
  一門高炮一個班

  劉勝,個子最矮的二炮手
  看到紅旗揮舞的號令
  他和搭檔
  用肩膀將炮架扛起
  用的不是吃奶的勁
  是咬緊牙關的耐力

  劉勝,細皮嫩肉的肩膀
  未挑過擔,未扛過糧
  硬是把背書包的力量
  用在了炮架上
  從閉著眼睛扛起
  到睜開眼睛放下
  不知肩上揭去幾層皮

  二炮手劉勝,扛起炮架的
  肩膀上——還有什麼扛不起
 

  我當通信員
 

  我當通信員,手握重權
  戰士對家的思念
  是望眼欲穿的家書
  上世紀80年代
  信息往來全靠信件
  家書傳遞通過郵局
  翻山越嶺
  通信員風雨不誤
  一天一趟郵局
  寄出戰友的思鄉情
  取回家裡的惦念
  一條郵路長漫漫
  一封家書盼又盼
  原始的情感表達
  有著不朽的功力

  通信員,和平年代的信使
  不是烽火連三月
  家書一樣抵萬金
 

  留守老部隊
 

  新兵、老兵,像輪茬的莊稼
  交替不變的四季顏色

  四班長朱大個
  剛幫著李嫂播完麥子
  割黃豆時卻來了
  一班長姜黑子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你走我來
  像春天的風夏天的雨
  都是百姓心中的子弟兵

  一連菜窖管理員孫禮艷
  卻讓百姓視覺更懵懂
  怎麼都走他不走
  怎麼誰來都找他
  是張家姑娘愛上他
  陪他落戶安了家

  軍愛民,民擁軍
  軍哥、軍嫂
  為我們留守老部隊
  保存那段美好的青春記憶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