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7月18日訊 ( 王舒卉 ) 在數字時代的浪潮中,明水縣檔案館以『守護歷史記憶、服務社會發展』為使命,以情懷為筆、科技為墨,在檔案事業的長卷上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截至2025年6月初,該館已完成檔案數字化22683卷,數字化率達70%,以紮實的數據與創新實踐,為縣域檔案信息化建設交出亮眼答卷。
自2023年起,明水縣檔案館啟動『檔案信息化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面對館藏檔案數量龐大(總量超3.4萬卷)、歷史跨度長(涵蓋清末至20世紀末)等挑戰,工作人員以『零差錯』為標准,完成數字化加工。三年間,無數個深夜的挑燈奮戰、海量數據的精准校驗,凝結著檔案人對歷史的敬畏與對事業的赤誠擔當。他們將每一卷檔案視為珍貴的文明碎片,通過精細掃描、嚴謹錄入、反復核對,實現質檢合格率100%。這種對歷史的虔誠態度,讓塵封的紙頁逐漸轉化為可檢索、可共享的數字資源。
數字化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服務的質變。明水縣檔案館通過搭建智能管理系統,實現檔案『雲端』存儲與多維度檢索。系統支持關鍵詞、時間、人物等復合檢索,檢索效率提昇80%以上。曾有居民為辦理房產繼承手續,急需查找家族多年的土地契約檔案。傳統方式需數日翻閱,而數字化系統僅用30分鍾便精准定位目標檔案,解了群眾燃眉之急。
據統計,2024年該館通過數字化服務處理民生事務367件,平均響應時間縮短至1.5小時,群眾滿意度達98.6%。此外,數字化檔案為政府決策提供重要支橕。在編制《明水縣鄉村振興規劃》時,工作人員調取近20年農業政策檔案、土地利用記錄等數據,為政策制定提供歷史依據,助力科學決策。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每一次成功的檔案利用,都讓工作人員感受到自身工作的價值,也更加堅定了他們深耕檔案數字化事業的決心。
『70%不是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明水縣檔案館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數字化建設。同時,構建跨部門資源共享平臺,打通公安、民政、不動產登記等系統,預計2026年實現80%民生檔案『一網通查』。
從『紙質時代』邁向『數字紀元』,明水縣檔案館以情懷深耕、以實乾破局。他們不僅讓塵封的檔案轉化為可觸摸的歷史、可傳承的文化,更將其轉化為服務民生、賦能發展的資源。明水縣檔案館正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為檔案事業注入持久動力。在數字沃土上,他們將持續點亮文明傳承之燈,讓歷史智慧照亮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