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綜合

慶安讓文化遺產『活』在當下『走』近大眾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7-17 字體:

  東北網綏化7月17日訊 ( 莊義彬 特約記者 段金林 )     近年來,慶安縣把傳承文化遺產當作重要工作來抓,加大力度系統整合尚未中斷又散落民間的文化瑰寶,讓一個個蓬勃生機的文藝精品集中亮相,變得可觸、可知、可參與,真正實現從傳統的『靜態觀賞』向現代『沈浸互動』轉變,讓文化遺產『活』在當下、『走』近大眾。

  慶安雖然是個山城小縣,卻重視文化產業,擁有一批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人纔。花棍舞是慶安特有的古老民間藝術,最早產生於五千年前的部落之間的群斗。對這一古老民間藝術,每個朝代都有創新發展,並且傳入中原大地。新中國成立後,慶安對此進行了大規模挖掘和整理,組織民間藝人進行總結,使其成為獨特的藝術形式,演技和舞姿更加豐富新穎,並把舞蹈變成戲劇搬上了舞臺。改革開放後,花棍舞成為風靡全縣的舞蹈,頻頻在國家和省級舞蹈比賽中獲得大獎。曾在全省舞蹈比賽中榮獲編導、表演一等獎和優秀節目獎,在全國音樂舞蹈比賽中榮獲豐收獎,在全國第二屆藝術節舞蹈比賽中獲編導、表演兩項一等獎。慶安也因花棍舞而聞名全國。

  花棍舞的發展,給予慶安領導極大的激勵和啟示,於是他們制定了文化產業『靜動兩翼齊飛』的發展戰略。『動』就是花棍舞,『靜』則是版畫創作。慶安版畫同樣有著悠久歷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慶安版畫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創作群體,設立了版畫創作室,正式納入編制,作為一項產業全力推進。版畫創作藝術漸趨成熟,既有北大荒浩瀚廣闊的特點,又有平原的田園風格,受到藝術界高度贊譽,多次參加國家和省級畫展並連獲大獎,一批版畫作品被國外藝術家收藏。慶安版畫成為特色文化品牌,被文化部授予『全國版畫藝術之鄉』的稱號。從2010年開始,版畫形成產業,每年創收達60萬元以上。

  慶安在抗戰時期是抗聯西征部隊的主戰區,抗聯主要將領都曾到慶安指揮過戰斗,有記載的戰斗就達上百次,聞名東北的戰斗達十幾次。這些浴血奮斗的歷史,鑄就了抗聯精神和愛國情懷。為整合這些文化遺產,慶安一方面進行大規模收集挖掘,分別在抗聯將士犧牲地、戰斗地、駐紮地設立烈士陵園、豎立碑牌、建立展館,成為教育基地;另一方面組織作家著書立傳,整合抗戰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近幾年,他們出版了《迸火濺血的年代》《紅色印記》《乳娘》《激流飛浪》《鮮紅的旗幟》《抗戰補露》等十幾部抗戰著作,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慶安,系統整合山水歷史,開發山水文化精髓,組織本地作者創作出版了《神奇的望龍山》《那片奇特的柳河山川》《花田扮靚鄉鎮》《老金溝充滿驚奇》《山花璀璨路滿徑》等8篇紀實作品。通過撰寫每個時期的地域文化,讓人清晰地感受到文化產生的源頭、發展的脈絡、結出的碩果,既領略了歷史和現代的融合,又感悟了文化的縱向發展和橫向銜接,使今天的山水文化繁榮豐富。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