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黨旗如歌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6-30 字體:

王婉若

  南湖的風掠過紅船時,鐮刀錘頭的旗幟還未舒展,可信仰的音符已在碧波間流淌。從那時起,黨旗便化作一曲永不落幕的歌,在歷史的長卷上譜寫出震撼山河的旋律,每一個音符都跳動著熱血,每一段樂章都鐫刻著忠誠。

  黨旗是一曲激昂的戰歌。當硝煙漫過長城,那抹鮮紅在槍林彈雨中獵獵作響。湘江戰役裡,江水被染成赤色,紅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築起防線,有的戰士中彈後仍死死攥著旗杆,哪怕腹部被炸開血口,也要讓黨旗在炮火中高揚;平型關大捷時,八路軍指揮員在彌漫的硝煙中,攥著被炮火熏黑的旗杆,嘶啞著嗓子喊出衝鋒的號令,讓旗幟成為刺破陰霾的號角;上甘嶺的坑道中,重傷員用最後一絲力氣,顫抖著雙手用繃帶和彈片縫合殘破的黨旗,一針一線都凝結著『不向侵略者低頭』的誓言。在四渡赤水的迂回中,在狼牙山五壯士的縱身一躍裡,黨旗始終是戰士們心中最熾熱的火焰。這曲戰歌,是『為有犧牲多壯志』的決絕,是『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它讓無數中華兒女在黑暗中看見光明,在絕境中奮起抗爭。

  黨旗是一首奮進的頌歌。新中國成立的禮炮聲中,黨旗化作建設者手中的藍圖。大慶油田裡,王進喜『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吶喊,與鑽機的轟鳴匯成激昂的節奏。寒冬臘月,他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凍得失去知覺仍不肯上岸;南京長江大橋建設時,工程師們頂著江風,在搖晃的鋼梁上反復測量,手指被鋼鐵劃破仍堅持記錄數據,他們用智慧與汗水編織的鋼梁,是獻給黨旗的壯美音符;『兩彈一星』的試驗場,科研工作者隱姓埋名,在荒漠中一待就是數十載,啃著窩頭、就著風沙,在簡陋的實驗室裡計算著無數精密數據,讓蘑菇雲的綻放成為對黨旗最崇高的禮贊。從鞍山鋼鐵廠的第一爐鋼水,到武漢長江大橋飛架南北,從成渝鐵路的貫通到萬噸水壓機的誕生,這曲頌歌,唱響在荒漠變綠洲的奇跡裡,回蕩在高樓拔地起的轟鳴聲中,激勵著中國人用勤勞的雙手,將一窮二白的舊山河改寫成繁榮昌盛的新畫卷。

  黨旗是一支溫暖的民歌。新時代的春風裡,黨旗飄揚在脫貧攻堅的山間小路。雲南怒江的懸崖村,扶貧乾部背著測繪儀器,沿著藤梯攀爬十幾個小時,只為找到適合架橋修路的方案;貴州的苗寨中,駐村乾部挨家挨戶走訪,將特色農產品帶出大山,把『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譜成動人的旋律。黨旗飄揚在抗擊疫情的隔離病房,金銀潭醫院的走廊裡,醫護人員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臉上被護目鏡勒出深深的血痕,卻依然堅守崗位,他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請戰書,是獻給人民最深情的歌詞;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設工地上,工人們日夜鏖戰,餓了就蹲在工地上吃兩口盒飯,困了就靠在鋼筋旁打個盹,只為早日建成生命的方舟。黨旗飄揚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返鄉創業者帶著先進技術和理念,在田間地頭搭建智能大棚,培育出品質優良的瓜果;大學生村官用直播帶貨的方式,讓農產品走出深山,為黨旗譜寫充滿希望的新篇章。這曲民歌,唱進了百姓的心坎裡,唱響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的民生答卷中,讓黨旗的紅色成為人民群眾最安心的底色。

  站在時代的潮頭回望,黨旗始終是指引方向的旋律。它的每一個音符,都凝聚著信仰的力量;每一段旋律,都激蕩著奮進的豪情。這曲跨越百年的歌,從革命的烽火中走來,在建設的浪潮中昇華,於復興的征程中奏響新的華章。讓我們循著黨旗的旋律,以忠誠為音符,以奮斗為節拍,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樂章。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