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下醬記

來源:綏化新聞網 2025-06-23 字體:

  □韓文蓮

  小園青菜下來了,蘸著一碟大醬,吃一口噴香。

  老屯有句話:小蔥蘸醬,越吃越香。新醬好了,院子裡的陽光暖和和的。醬布子也是新的,四四方方的一塊白布,蓋在醬缸上,四個角垂著,吊著小鐵疙瘩大銅環子。多大的風來了,醬布子也不會刮起來。醬缸旁邊還有個醬帽子,有的人家是用秫秸編的,像個起尖的大草帽。醬缸帽子是預備著蓋上擋雨,管它啥樣,反正醬缸漏不進雨水就行。一下雨,家家最緊急的事情,就是蓋醬缸。小丫頭正跳皮筋,小小子彈著溜溜,反正該乾啥的正乾啥呢,天兒冷不丁一變臉,一塊黑雲彩上來了,在院裡的趕緊拿醬帽子,沒在院裡的奔著醬缸跑過來,出門在外的也早早囑咐近鄰,下雨幫著蓋醬缸。醬缸蓋上了,下大下小就隨它去了,雨水從醬帽子邊兒往下淌,遍地泥水,心裡卻是穩穩當當的。要吃晚飯了,頂雨搗醬的,小心又小心,生怕雨水落進了缸裡。寧可人澆著,也要把缸罩好。要是雷聲過了,雨沒下起來,要緊的是趕忙把醬帽子打開,曬上,捂著了缸頭,大醬就不好吃了。

  婦女們愛用大醬爆鍋,省著花錢買醬油了。滋拉拉爆出醬香味,屋裡屋外都能聞著。炒豆角、燉茄子都離不了大醬。細黃瓜絲放點蔥絲,直接拌生醬,一口飯一口菜,那叫好吃。孩子們一放學,進屋就翻碗櫃,拿個大餅子,順長切成兩片,要乾啥呢?拿起餅的另一面,在新切的茬口上抹一層大醬,夾點蔥白蔥葉往一起一合,咬上一口,嚼得那叫香。不用守著醬碗守著鍋臺,不耽誤吃又不耽誤玩。

  下醬也分人,不一樣的人,醬味絕不一樣。做大醬一般是冬至?豆子,從黃豆裡選出好的做醬豆,?的?,炒的炒。?滿滿一大鍋醬豆,隔一會用長鏟子翻一下。開鍋了,泛著一層絳色沫子。鍋蓋蓋嚴,小火燒著,多找些軟乎柴禾,可不能糊了鍋底。?醬豆費工夫,小半天加上大半夜纔能?好,撇去多餘的汁水,用木杵子杵碎,絳紅豆泥摻雜著星星點點的碎豆瓣兒。

  該卡醬塊子了,一張面板放在炕上,一雙大手搋著,邊搋邊壓邊摔,勁道十足,震得面板?當?當直響,卡成一塊塊有棱有角的長方形。去供銷社買幾張草紙,再找了幾縷新谷草,醬塊子包上紙,十字花綁上谷草吊子。先在炕櫃的擱板上放幾天,然後吊棚杆子上。或者拿板搪在南北棚杆上,擺上醬塊子。經過一個冬春,醬塊子風乾、發酵,包醬塊子的紙落了灰,抽巴了,來串門的一進屋就會說,『醬味不錯呀。』

  過了清明,該下醬了。發酵好的醬塊子,裡頭是糖心的,紫紅色黏糊糊的。醬塊子刷了、洗了,剁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就該下醬了。把碎醬塊倒進院裡的小缸裡,加足鹽和水。缸是專門下醬的,不裝別的,否則就容易串味。新下的大醬,一天打四五遍?,手握著醬耙略微傾斜著往下壓,攪著碎醬塊碰撞、翻湧,用小勺把上面一層灰沫沫盛出扔掉。打完醬?,蓋上醬布面,在太陽下曬,慢慢發酵。等再開缸,大醬鼓得像個大面包似的,醬?一打,咕嘟咕嘟直冒泡。一家家小心呵護著醬缸,怕髒東西浸著,怕雨淋著,怕沾了怪味兒。總算盼著新醬滿月了,也不管有的豆瓣還沒完全溶解,嘴急的人就開吃了。

  一碟子一碗的,青菜蘿卜粗糧淡飯,樣樣離不開大醬。一缸大醬吃下去半缸,也該過冬了。醬缸凍冰碴了,水分散發了不少。歲數大人的坐在熱炕上,拿幾個曬乾的紅辣椒,擦了、剪了,炸碗辣椒醬,切點酸菜心。小孩子怕辣,就炸個油汪汪的鵝蛋醬。住校的孩子回一趟家,必得帶一罐頭瓶子醬解饞。

  過了年,醬缸裡的醬剩不多了,就放到小壇裡,倒出醬缸預備來年下新醬。把芹菜葉、豇豆、瓜瓢放進陳醬裡,幾天就泛紅了。要不咋都說:咸菜醬是莊稼院的寶,誰也離不了呢!


編輯:劉申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