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綏化5月16日訊 ( 楊悉越 曹萌萌 )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前提,抓住了產業發展就牽住了鄉村振興的『牛鼻子』。近年來,明水縣育林鄉因地制宜,將肉牛養殖作為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堅持『適度規模、種草養殖、自繁自育』的發展模式,全鄉『牛』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為群眾增收致富闖出了條『牛』路子,唱響了鄉村振興的新牧歌。
走進育林鄉遠大村春貴肉牛養殖場,映入眼簾的是標准化肉牛養殖圈捨,一間間寬敞明亮的標准化圈捨整齊排列,暖棚、飼料儲備庫等設施配套齊全,肉牛膘肥體壯,或從欄杆間伸出腦袋,悠閑地咀嚼著草料,或自在地踱步,『哞哞』叫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而在另一邊,春貴養殖場的工人陳蒙正在運輸草料,他熟練的駕駛著撒料車沿著食槽投放著為牛群精心調配的『營養午餐』,忙的樂在其中。
據了解,該養殖場建於2024年4月,佔地面積22500平方米,總投資70萬元,建有1棟養殖圈捨,能容納200頭牛,現有存欄約180頭牛。『我們養殖場的牛是從內蒙古購買回來的,品種是西門塔爾,2024年7月剛拉回來時只有400斤左右,經過4個月的時間能育肥成1400斤左右的大牛,然後就賣給周邊的宰牛場。養殖場現有的180多頭牛的大小不等,我們隨時進行購買、育肥、售賣。目前這種牛的價格是每市斤12元左右,由於市場行情價格不穩,一頭牛能淨賺2000元左右。』養殖場的負責人牟春貴說。
據春貴養殖場的工人王麗萍說:『為助力周邊群眾增收,養殖場還向村民大量收購稻草和秸稈,鼓勵村民種植牧草,通過產業發展惠及千家萬戶,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為了增加村民收入,養殖場還吸納了村裡的2名村民務工,能在家門口的養殖場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讓村民劉軍和妻子十分滿意。劉軍說:『我們兩口子在牛場工作已經大半年了,年工資9.5萬元,工作的地方離家很近,工作條件也很不錯,方便照顧家裡。』
據養殖場工人陳曉曦介紹:『我們推行種養循環模式,牛的糞便送給村民作為果園、菜園的有機肥,這樣不僅減少肥料的投入,也降低了農戶的種植成本,達到了綠色環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