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走出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新賽道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4-28 字體:

——慶安縣高質量推進定制農業實踐探索之三

□ 特約記者  張自峰  全媒體記者  王宏妍  陳驍  許宏偉

  慶安縣,以稻而名,因稻而興,這裡的寒地沃土不僅孕育出品質卓越的稻米,還滋養著其他飽滿精粹的農作物,成為餐桌上的健康美味擔當。然而如何讓本土優質農產品『破圈』,讓好東西賣出好價錢,走出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新賽道,是慶安農民、企業和政府一直以來的探索方向。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鼓勵發展訂單、定制農業。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春風,不僅是政策導向,更成為撬動農業變革的支點。當傳統農業遭遇增長瓶頸時,定制農業正展現出強大生命力,這種『以銷定產、全程參與』的新模式,不僅解決了農產品流通痛點,更重塑了現代農業的價值鏈。慶安敏銳捕捉到了機遇,以水稻定制為起點,從『黑土深耕』邁向『雲端精耕』。

  『嗨家人們,大米又來了,現磨現售的大米今天又有活動了……』於琦琦,一位擁有300多萬粉絲的抖音三農主播,與慶安大米網合作已6年有餘。今年,她的團隊又和慶安大米網達成深度合作,與慶安縣內的農民水稻種植合作社開展了於琦琦-慶安大米訂制種植基地訂制。

  2024年,綏化市『五谷雜糧下江南,我在綏化有畝黑土地』活動啟動以來,慶安定制農業在長三角、特別是蘇杭兩地開展得紅紅火火,僅博林鑫農業集團小程序下單定制稻田的客戶就超過4700個,面積超過2500畝。

  從抖音主播與慶安大米網的深度合作,到綏化市『五谷雜糧下江南,我在綏化有畝黑土地』活動帶來的市場拓展,博林鑫農業集團小程序上不斷攀昇的數據,見證著慶安大米如何借助數字力量,打破消費信任壁壘,實現農戶、主播與消費者的三方共贏。這場始於水稻定制的變革,正悄然改寫著慶安農業的基因。

  水稻定制的成功,為慶安農業注入了強勁動能,也如同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帶動稻米全產業鏈的深度拓展。當米糠油、速食米飯、大米酒等深加工產品不斷湧現,當產品加工、電商銷售、網絡直播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貫通,讓一粒米的價值得到充分釋放。但慶安的腳步並未停留於此。

  依據自然稟賦和農產品品牌優勢,慶安深入挖掘農村閑置資源,創新推出『雲上田+會員+文旅』『專品種+直播+托管』『特色專品+專屬人群+托管』等多元化定制模式。

  張先生從小生長在市區,從未近距離觀察過作物生長,去年在慶安鎮保安村通過半托管模式認領了『小菜園』後,他和家人的樂趣多了很多,一有時間他就會和家人去看看作物,清晨,看綠苗上晶瑩的露珠在陽光照耀下閃爍;白天,目睹工人忙碌於田間進行精細管理;傍晚,欣賞果蔬在餘暉中逐漸染上成熟的色澤,果蔬開花、掛果等關鍵生長節點一個都不會錯過。

  慶安鎮鎮長姜宏雨介紹,這種『零距離』接觸,打破了城鄉之間的空間隔閡,讓城市消費者時刻心系農場,既增加了消費黏性,又為後續開展線下互動活動提供了保障。收獲季節,認領者收獲的不僅僅是一袋袋優質農產品,更是滿滿的成就感。這種深度參與所建立起的情感紐帶,極大增強了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認同感與忠誠度,為農業經營帶來穩定客源。而且,認領者還常帶著親朋好友前來參觀自己的『領地』,無形中為農場帶來額外人氣,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未賣先訂,種地不愁!』定制農業的發展,讓農戶成為直接受益者。保安村黨總支書記任艷虹表示,定制模式讓農戶與企業、消費者建立起緊密聯系,未播種先見收益,極大地增強了農戶的信心。此外,土地流轉、全程托管以及文旅產業的發展,為村民提供了多重收入來源,定制模式讓農戶收入從『單一務農』昇級為『多元增收』。

  科技賦能,纔能驅動產業更快昇級。慶安縣還深化與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等院校企業合作,有序建設推廣農業物聯網、AI農場、智慧農機等設備設施,智能化、數字化發展讓慶安的農業生產踏上現代化、科技化的快車道。

  自此,科技的助力讓慶安定制農業不再局限於農產品種植,而是向多樣化、特色化方向發展。『未來我們可以綜合糧、果、蔬、畜、藥、草、花等諸多農業要素,以豐富的產品組合,為消費者提供盡可能多地可供選擇的特色產品,定制內容也要從第一產業拓展到第二、三產業,發展加工業,注重農業旅游產品開發,促進農產品發展與旅游、健康養老等深度融合,拓展農業的教育、游憩、文化、生態、養生等功能。同時,還要向定制服務延伸,嘗試建設農業物聯網種植服務平臺,提供信息化、全鏈條、全過程的種植指導服務。』展望未來,慶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鄭彥威說。

  盡管慶安定制農業已在全鏈共生的發展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但前行之路並非坦途。記者在為期幾天的采訪中,觀察到在這片充滿希望的黑土地上,新的挑戰正與機遇並行。

  對於企業而言,食品安全這道『生命線』需時刻緊繃,從田間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建立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生產規模控制關乎成本與效益,既要滿足市場需求,又要避免盲目擴張帶來的風險;技術人纔短缺如同制約產業昇級的『卡脖子』難題,急需通過校企合作、人纔引進等方式填補缺口;市場信任度的建立非一日之功,需要以透明化溯源、標准化生產重塑消費者信心;物流保鮮則直接影響農產品的品質與銷售半徑,冷鏈物流體系的完善迫在眉睫。

  而政府在這場農業變革中同樣肩負重任。產業鏈延伸不能止步於現有成果,需進一步挖掘農產品深加工潛力,提昇附加值;特色產業集群建設要整合資源,形成規模效應與品牌合力;鄉土文化挖掘是賦予農產品靈魂的關鍵,將地域特色融入產品與服務,纔能增強市場競爭力;綠色種養推廣關乎農業可持續發展,通過生態循環模式守護黑土地的『金飯碗』。唯有企業與政府各司其職、協同發力,纔能書寫農業現代化答卷中慶安定制農業的輝煌篇章。

  沃野春光,又一輪萬物生長。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正以定制農業為突破口,在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砥礪前行。我們有理由相信,慶安將繼續探索創新,不僅為農戶帶來更多增收致富的驚喜,更將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貢獻更多的慶安力量。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