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肇東食用菌產業『種』出新年新希望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1-21 字體:
食用菌菌包

培育菌種
 

  東北網綏化1月21日訊 ( 林恬 特約記者 鄒建宇 全媒體記者 李欣楊 )        寒冬歲末,新春將至。記者來到肇東市肇東鎮益康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看見一片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對培養基進行裝袋、滅菌、接種、培養。合作社創始人張景文向記者介紹:『這批生產的菌種是平菇和滑子菇,共計35萬袋,培育後即將銷往遼寧、內蒙古。』

  據了解,肇東益康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4年,創始人張景文任合作社社長,目前有生產溫室24棟,大棚7棟,佔地230畝。主要生產種植菌種平菇、滑子菇、黑木耳、榆黃蘑、大球蓋菇等。年生產菌種700多萬袋,廣銷吉林、陝西、甘肅、福建等全國10餘個省份。

  走進產品展銷區,黑木耳、白木耳、鹿肚耳、毛木耳、靈芝和桑黃等菌類食品琳琅滿目。剛坐下,張景文就迫不及待講起食用菌的諸多妙處,食用菌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富含人體需要的氨基酸、維生素;此外,它的藥用價值也極高,對腫瘤、高血壓、消化系統等疾病都有獨到的療效;最重要的是食用菌『綠色有機』,在培育過程中無論配料、栽培過程都杜絕摻雜農藥、化肥等額外添加劑。

  在簡單了解食用菌的情況後,記者來到了液體菌菌包廠。該菌包廠生產各類母種、原種、栽培種,年栽培種植能力在100萬袋以上,每年純利潤超過350萬元。其原料上游秸稈基料化項目,每年要消耗玉米秸稈1000多噸、玉米芯2000多噸,玉米秸稈原料都來自肇東本地,極大帶動了本地玉米種植產業附加值。

  看著發酵罐培養室內一排排液體培養基內白色的菌群,張景文告訴記者,現在培育菌種的成功率非常高。『我從1992年就開始從事食用菌種植,2014年建立了合作社,現在社員有30多人。從和妻子搞小庭院種植,到建立家庭農場、成立合作社,後來帶領村民一起種食用菌致富,直至現在在陝西中博農業科技發展公司任技術總監,這30多年的從業之路讓我對食用菌的種植有著寶貴的經驗和濃厚的感情。』張景文說。

  在獲得財富和種植技術的成功後,張景文也不忘幫扶鄉親,在肇東鎮就有50多戶百姓跟著合作社種植食用菌。『我家這些年跟著合作社種植蘑菇、木耳,日子過得滋潤起來了,不用再去外地打工東奔西走,沒事的時候還能在合作社乾點零活,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肇東鎮石堅村村民劉淑傑說。現在本地的食用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收、種、賣』一體的產業,輻射全市400多戶村民參與食用菌種植,每年可解決1000多人的就業問題。

  張景文還組織有意願的村民進行技術培訓,培養食用菌種植技術人纔。『菌種培育+技術人纔』支持,現在張景文的食用菌技術已經被雲南、西藏、內蒙古等全國多個省份引進,一些有經驗技術員年收入已經達到了15-20萬元。『一開始就是想著在家門口隨便找個工作,沒想到學會食用菌工廠化管理技術每年也能賺這麼多錢。』技術員宋亞龍說。

  種植食用菌讓張景文實現了人生的價值,也讓肇東鎮的鄉親們走向了致富路。『下一步,我會繼續從食用菌的研發入手,研發新品種、新技術,解決食用菌生產過程中的各種疑難問題,爭取讓食用菌種出更多的價值。積極爭取申請肇東鎮食用菌科技小院(國家級)和各大高校專家對接,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農戶家。』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