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要聞

實力出圈 綏化牽頭綏哈大齊生物制造集群

來源:綏化日報 2024-12-18 字體:

文/攝 全媒體記者 宋一楓 孫一博 劉華鵬

  12月17日,中共綏化市委宣傳部、綏化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綏化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工信局專場)。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門生傑圍繞我省及綏化在綏哈大齊生物制造集群申報建設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門生傑說,黑龍江省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綏化、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是黑龍江省最有活力的核心區域,經濟總量及工業產值均佔全省70%以上。近年來,綏哈大齊四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構建『4567』現代產業體系的決策部署,推進綏哈大齊生物制造產業加快發展。經過多年深耕,黑龍江以綏哈大齊為核心的玉米生物制造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東北產業振興的『一抹亮色』。截至2023年,綏哈大齊四市(地)年玉米加工能力達1748.9萬噸,實現產值627.6億元,位列全國第一。

  綏化市常年玉米種植面積超1500萬畝,年均產量超800萬噸,是全國聞名的黃金玉米產區。依托良好的玉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近年來聚焦生物經濟新賽道,大力發展玉米生物發酵產業,並推動其發展成了全國知名、全省領先的優勢主導產業,被《半月談》《瞭望》《經濟日報》等國家級媒體專題報道,特別是在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中被列為典型經驗給予高度肯定。此外,2022年9月,『綏化生物發酵產業基地』作為全省十大生物經濟新基地之一,獲得了省政府授牌。

  玉米產業規模較大。2023年,全市44戶玉米深加工規上企業實現產值295.3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比重36.5%,玉米精深加工能力達1098萬噸,居全國地級市前列。其中,10戶玉米生物發酵規上企業實現產值271.3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比重33.5%,加工玉米821萬噸。今年1-10月,10戶企業實現產值225.1億元。

  玉米產業鏈條長。綏化市以玉米為核心原料,構建了綠色大健康、綠色材料與能源、綠色農業特色生物制造產業體系。在綠色大健康領域,擁有輔?Q10、食品調味劑、醫藥中間體、綠色食品、綠色飼料等產業鏈。在綠色材料與能源領域,打造了玉米淀粉—葡萄糖—L乳酸—聚乳酸產業鏈,玉米—乙醇—乙烯和玉米—秸稈—乙醇產業鏈,已實現對石油產業鏈部分環節的平行替代。在綠色農業領域,建立了玉米—乾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玉米—秸稈—高蛋白生物飼料和青貯專用飼料等產業鏈。玉米加工產業主要產品達60餘種,產業鏈延伸的勢頭表現強勁。

  部分企業技術和生產規模領先。新和成打造了全球領先的維生素生產基地;星湖科技腺?生產技術世界領先,產品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象嶼金谷結晶糖生產線單體生產規模居亞洲前列,蘇氨酸、色氨酸生產線單體規模居世界前列。龍鳳玉米玉米淀粉生產線單產140萬噸,亞洲單廠最大。

  玉米產業創新體系完善。綏化市打造了『跨地域』的開放創新合作模式,新和成、龍鳳、星湖科技、象嶼等重點企業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江南大學、丹麥科技大學、丹麥生物技術公司等國內外重點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廣泛的科技合作,為生物制造企業提供國際視野的科技支橕。擁有玉米生物制造從業人員8000餘人,專業技術人纔300餘人,高技能人纔1500餘人。

  經過近10年的發展,綏化玉米產業版圖從分散向集群發展、從粗放利用向循環利用轉變,一粒粒金黃的玉米,串起了一條『黃金產業鏈』。未來,我們將充分發揮國家級生物制造集群作用,利用好國家和省支持政策,推動產業集群區域協調發展,逐步構建行業標准完善、技術路線領先、產品種類豐富、綠色低碳循環的生物制造產業體系,打造國際一流的生物制造產業基地。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