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慶安大米』金名片在豐收的田野熠熠生輝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9-20 字體:

        東北網綏化9月20日訊  ( 特約記者 張自峰 )   全媒體記者 艾文英     九月,走進慶安縣,連片的稻田已進入成熟期,對於當地農戶來說,忙碌的一年即將迎來碩果,金燦燦的稻谷承載著農人們的喜悅。

  『水稻現在已經成熟了,這兩天就要開鐮收割,今天技術人員還來給我的收割機改裝成無人駕駛的,這回秋收省了不少勁兒。』9月18日,在慶安縣久宏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看著技術人員忙著改裝收割機,種植戶王廷富滿心期待。『我們這裡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河水水質也好,很適合水稻生長,這幾年通過種植優質長粒水稻品種,采用智能浸種催芽、超早缽育、無人機防控等農業技術,水稻產量和品質穩步提昇,種植戶都得到了實惠。』在王廷富看來,慶安大米的優秀品質和良好口碑背後,藏著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密碼』。

  慶安縣地處小興安嶺與松嫩平原腹地,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寒地黑土』核心區,土地肥沃,七河開源、九河匯流,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慶安成為水稻種植的天賜寶地。這裡生產的慶安大米香氣淳朴、自然芬芳,做出的米飯品味香醇、筋道滑膩、口感極佳。

  發展從歷史中走來,慶安水稻種植已有100餘年的歷史,『有一種米香叫慶安香』的品牌口號享譽全國,也正飄香世界。1991年,隨著慶安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評為全國A級綠色食品水稻生產基地,1993年,慶安粉米廠的慶泉牌大米獲國內第一批綠色食品標志證書,慶安大米品牌也持續叫響。

  得益於生態優勢,疊加高標准的種植技術,使慶安大米成為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農產品代名詞。2004以來,慶安大米相繼被核准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官方『蓋戳』,今年8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發布了2024年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實施名單,慶安大米成功入選,開啟發展新篇章。如何用好這張『金名片』,在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實現新跨越?慶安縣從優質水稻品種研發、高標准種植管理、慶安大米品牌建設、宣傳推廣等各個環節聚焦發力,不斷取得新發展、新變化。

  『地理標志是最有影響力的品牌。做大做強稻米產業,就要規范標准、提昇品質,用好用活地理標志這塊金字招牌。』慶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左彥秋介紹,為提昇慶安大米品牌『含金量』,慶安縣建立起『慶安大米』地理標志保護制度體系和協調機制,推動出臺配套的地理標志管理等政策保護。健全技術標准體系,加強地理標志產品檢驗檢測。通過『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等方式,加強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監管。接下來,慶安縣將持續加強品牌建設、質量控制、產品監管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工作,把地理標志與農產品商貿有機結合,進一步塑造地理標志知名度,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強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近年來,慶安縣積極承辦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參加中俄博覽會、綠博會、哈洽會等國內外高層次展銷活動,舉辦綠色水稻文化節,推動『國際稻香米品牌中心』『品牌產業園示范基地』落戶慶安,聘請浙江大學品牌研究院對區域公用品牌進行戰略規劃,持續的辦節參會、展銷推介,慶安大米品牌被逐步叫響叫亮。如今,慶安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到135.12億元,品牌效應在逐步擴大。品牌價值的提昇不僅使慶安大米成為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的『金名片』,全產業鏈發展、多元融合的蝶變效應也越來越明顯。目前,慶安大米種植面積130萬餘畝,年產稻米80餘萬噸。在產業鏈條的帶動下,產品加工、電商銷售、網絡直播等新興業態不斷湧現,米糠油、速食米飯、大米酒等產品不斷開發,實現了稻米產業上下游深度融合發展,一個以大米為主導的全產業體系和現代農業版圖在慶安縣持續拓展。

  更令人欣喜的是,慶安縣深化與哈工大、紫光雲等院校企業合作,有序建設推廣農業物聯網、AI農場、智慧農機等設備設施,智能化、數字化發展讓慶安大米的生產過程踏上了現代化、科技化的快車道。

  『我縣依托域內水稻育種企業,培育出適合二、三積溫帶種植的優質品種71個,實施建設了一批重大基礎工程。水稻智能浸種催芽車間發展到20處,農業機械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99%以上。農業物聯網應用面積達30萬畝,智慧農機達400餘臺,這些為慶安大米的生產過程提供了堅實保障。』慶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鄭彥威介紹,全縣稻米加工企業發展到了68家,規模以上企業29家,綠標、有機產品認證企業分別達到16家和11家,稻米年倉儲能力388萬噸,年加工產能300萬噸左右,產業發展集群正在不斷壯大。

  『今年我們合作社推廣稻鴨共生種養模式十分成功,每穗水稻相較於去年多了20粒左右,預計每畝產量增加30公斤左右,鴨田米每斤還能高出市場價0.5元,而且稻田鴨也已經出欄,每只鴨子的純利潤在20元左右,每畝地投放10只稻田鴨,還能增收200元左右。』站在豐收的田野上,慶安縣勤勞鎮方勝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竇方勝分享著屬於農人們內心的喜悅。

  又到金秋,接連的豐收場景在慶安這片發展熱土上徐徐展開,慶安大米『地理標志』這張金名片在收獲季熠熠生輝,為當地農戶增收致富帶來更多驚喜。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