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特約記者 高偉


一朵朵盛開的荷花迎風擺動,把小村點綴得恰到好處;一幢幢棚室蔬菜綠意盎然,譜寫著增收的序曲;一個個笑容可掬的婦女,和著歡快的音樂翩翩起舞……明水縣雙興鎮雙發村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環境整治:景在屯中、屯在景裡
『這一大片荷花開得賞心悅目,真的讓人目不暇接,這風景真的太美了!』暑假時節,雙發村的映心湖成為縣城與周邊群眾的打卡地,池中的荷花美不勝收。
自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創建以來,雙發村群眾自發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當中。村黨總支書記李明興說:這碧波蕩漾的映心湖就是垃圾坑的美麗蝶變,湖西側的這片地上我們種植了無絮垂柳500棵、風景樹800棵,讓村民記住美麗的鄉愁。而且我們建糞污處理廠一座、修建排水溝1.5萬米。
『民生』跟著『民聲』走方能贏得民心,雙發村實現了從『美麗鄉村』到『和美鄉村』的轉變。這個村新修並硬化水泥路面1.2公裡;全村綠化面積達80%,安裝路燈140餘盞,新建鐵柵欄2000米。推出廁所革命改造162戶。對於私搭亂建的『藍棚頂』逐步依法依規進行整治。對長期無人居住的破舊房屋開展摸排,引導房主進行規整。廣泛發動農民群眾投入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引導農民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從根本上靠產業帶動支橕。雙發村打造綠色果蔬基地,帶領群眾大力發展訂單式果蔬產業,實現帶動村民200多人就業。以產業發展提昇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實現了美麗鄉村與美麗經濟的良性互動、融合互促。
『以前房前屋後垃圾多、蒼蠅多,道路坑坑窪窪,現在不一樣了,村裡鋪上了水泥路,裝上了路燈,家家戶戶房前屋後也收拾乾淨了,整個村屯環境風貌煥然一新。而且村民務工都不用出村。』村民於國軍說。
美麗的鄉村,幸福的生活。雙發村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形成景在屯中、屯在景裡的特色。
基層治理:提質效共享『和美』生活
『村民張寶纔家庭較為貧困,之前由於村民紅白喜事隨禮金較多,導致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貧困,在我村加強法制宣傳後,強化了新村規民約的宣傳,此後我村隨禮風氣極大減少,張寶纔的日子也漸漸地紅火起來了。』談到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李明興舉出了張寶纔的例子。這是雙發村法治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這個村把法治基層基礎工作規范化建設作為切入點,不斷提昇服務發展、保障民生法治惠民水平。規范基層基礎建設。制定村民議事制度、完善村規民約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普法工作議事協調、責任分解、考核督查等制度,實現普法由『主演』向『導演』轉變。為了讓大家享受到法律服務,雙發村還為村民協調法律顧問積極解決村民法律問題,開展法治宣傳活動。
李明興介紹,雙發村先後被評為全國法治示范村、省級文明村標兵、脫貧攻堅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鄉風文明:厚植文化氛圍樹新風
『我們村的秧歌隊、廣場舞隊不但在村裡自娛自樂,而且還參與每年的鎮裡、縣裡的文藝匯演,隊員們那個高興,活出了精氣神。』在雙發村黨群服務中心,李明興一邊翻閱照片,一邊為記者講述雙發村開展的各類活動。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鄉風文明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近年來,雙發村積極打造鄉村文化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在不斷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充分發揮鄉風文明的引導作用。
依托村黨群服務中心,建立農家書屋等文化活動陣地。積極開展文化活動,組建村級秧歌隊、廣場舞隊,定期在全村開展文藝演出,傳播鄉風文明正能量,潛移默化引導群眾除陋習、樹新風、展形象。還在醒目位置設置文明鄉風宣傳欄、紅黑榜公示欄等,開展示范評比,先後湧現出一大批『最美家庭』『致富帶頭人』等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