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迎春鎮 發揮『五老』優勢 助力農民增收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8-14 字體:

閆海   李樹峰
 

  迎春鎮是青岡縣經濟社會發展名列前茅的先進鎮,多年來,迎春鎮關工委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五老』的獨特優勢,助力鄉村振興,贏得了省市聞名的以『專精特新』謀發展的突出業績,在鎮黨委的支持下,持續強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務實創新,勇毅前行,培育出了一朵又一朵繽紛絢麗的特色產業之花。

  針對青岡的『四大主導產業』,充分發揮『五老』的潛能,在全鎮創辦了13個以『種養加』為中心的各類專業生產合作社;通過招商引資創辦了青岡縣瑞祥紡織有限公司,實現了漢麻的精細深加工,既解決了種麻大戶賣麻難的問題,又為40多名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平臺;摸索與發展了種植黃菇娘、中草藥等高收入經濟作物,促進鄉親們大乾快富;建成一個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樣板村,為鄉親們打造了生態宜居的生活環境。中央電視臺曾專程來此采訪,宣傳他們的創業成果。

  建華村關工小組組長甄玉波,通過幫助青年農民巨尚波解決貸款與場地等問題,於2022年初創建了黑龍江鄉潤農副產品銷售有限公司。該公司以黏玉米種植為主,大力發展特色有機農副產品加工項目。他們闢建的玉米面條加工項目,年實現產能800噸,產品綠色無添加,已暢銷全國各地。不僅為當地60多名留守婦女提供了就業崗位,同時,還為村集體增加積累10萬餘元。

  同心村青年農民李洪亮,在『五老』劉金寶的幫帶下,成立了黑龍江洪亮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他以『公司+基地+脫貧戶+監測戶』的模式,帶領10多名青年依托當地林業資源,積極發展蚯蚓養雞特色養殖項目。現已養殖蚯蚓雞一萬多只,年可創收120萬元。同時還帶動全鎮100多名青年脫貧戶的持續增收。

  新華村『五老』李洪波,幫助青年農民孫建波辦起了鑫拓農業甜菇娘種植合作社。引領新華、雙合、安居等三個村的12名青年農民種植黃菇娘3000多畝,帶他們走上了靠特色種植增收致富之路。

  永發村『五老』馮春,建造了種植面積為117畝的溫室大棚,創辦了瓜菜種植合作社。采取反季上市的方式,引領龐昭等10名家庭收入較低的青年農民種植香瓜,使他們過上了衣食無懮的美滿生活。與此同時,馮春還和徐樹山一起,自費到外地考察,瞄准了中草藥種植這個得天獨厚的、高效益的特色種植項目,通過辦班培訓的方式,引領馮曉等23名青年農民返鄉創業。現種植中草藥赤芍410畝,畝均年收入都在萬元以上。

  迎春村『五老』李義文和鎮畜牧站長王守福,積極引領孟凡偉等40多名青年農民改良黃牛620頭,使縣政府倡導的、新興的和牛養殖業在迎春大地開花結果。

  發展村『五老』王福生,引領青年農民邱佔海、王璐等,大力推廣人工配種等新技術,實施自繁自養的新模式,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有效地抵御了市場價格浮動的風險,使全鎮年養殖生豬百頭以上的產業戶達到了100多戶,每年出欄生豬達2.5萬多頭。為了解決眾多養殖戶賣牛、賣豬難的問題,發展村『五老』王玉,還從產銷一條龍服務的角度出發,引領8名青年建起了濱北牲畜交易大市場,引來全國八方來客。每周三,周五開放,日交易量都在千頭以上。

  福勝村關工小組組長劉忠輝,創辦了工業大麻種植合作社,帶領曹士斌等10名青年種植漢麻3000多畝,畝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同時,還解決了劉春軍等20多名青年農民就業問題。使漢麻種植與早已建成的漢麻深加工項目,成了迎春鎮又一閃爍著的鄉村振興碩果的支柱產業。

  在全鎮上下各級關工組織及『五老』的齊心努力下,迎春鎮12個村的一村一品、量質並進的特色種養產業實現了全覆蓋。全鎮農民人均總收入達到了8000多元。關工委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的故事仍在續寫,相信在他們的帶領下,未來鄉村必將煥發更加璀璨的光彩。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