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建宇 特約記者 於洋
近日,記者走進肇東市五裡明鎮東昇村鑫伯利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玉米大田,映入眼簾的玉米大田滿目翠綠,猶如一幅碧綠的畫卷,美不勝收。植保無人機正在田間反復往返,對玉米地進行殺蟲殺菌促早熟。
『在地裡「開飛機」可省老勁了,現在殺蟲、殺菌坐在地頭就可以「遙控指揮」,種了一輩子地,真沒想到有一天還能用飛機種地。』合作社村民於運江說。
無人機植保作業只是五裡明鎮東昇村鑫伯利合作社『科技化』種植的『開胃菜』,大壟雙行密植+精准調控技術的科學管理纔是該合作社實現高效高產的『大餐』。
據了解,肇東市鑫伯利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碎片化』土地集中密植,今年連片集中種植面積就近3000畝,預計畝產量達2100多斤。通過選育玉米密植品種,采用大壟雙行密植播種技術,提昇保苗率,標准化耕種,集約化防收,確保了玉米產品質量穩定性。
在玉米大田邊上的『陽光房』內,通過設備的精准設定,實現全自動化給水給肥。『以前種地都是靠天吃飯,根據以往經驗機械追肥,地頭地尾「來回跑」。現在是靠「科技」吃飯,合作社建設了水肥一體化智能系統操作間,坐在家裡看著手機就可以了解地裡缺肥還是缺水,手機一鍵操作及時補充土地水和肥。』合作社村民畢曉鵬說。
使用水肥一體化滴灌設備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及時的給肥給水,提高肥效的利用率,保護黑土地。水肥一體化滴灌設備是通過田間溫濕度傳感器,智能控制滴灌設備,實現精准給肥給水。相比傳統施肥方式,數字化施肥機的精准調控不僅可以根據玉米生長需求進行科學配比,更加環保、節水、省肥、增效,還可以進一步提高玉米單產。
肇東市鑫伯利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單玉恆說:『合作社富不是真正富,村民富纔是真正富。今年通過不斷改良種植技術,密植保苗率達到了每畝6030株,14個標准水分的玉米產量比去年提昇了5%,明年要持續擴大種植規模,達到4000畝的種植目標。下一步合作社計劃實施土地制度改革,引入「數字土地」的概念,讓百姓帶地入股「入社保底+分紅」,讓百姓做合作社的股東,讓東昇村的百姓真正富起來。』
五裡明鎮東昇村的鑫伯利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科技』種植只是肇東市實現玉米現代化種植的一個縮影。今年,該市搶抓創建全國玉米單產提昇工程示范區的契機,在全市20個鄉鎮20萬畝耕地全面實施玉米單產提昇工程建設,通過對玉米密植精准調控高產技術應用,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
在大壟密植玉米基礎上,全市陸續在20萬畝項目區配套建設了田間輸配水管網等設施,實現全生育期精准肥水調控,玉米畝均增產200至300斤。利用已運作成熟的玉米新品種『引進—試種—示范推廣』模式,大力推廣優良品種,提高良種覆蓋率。今年預計糧食產量達到37.7億斤以上,糧食綜合產能達到39.48億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