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 馬明舒
『現在仁東村一年四季都有產業,小菜園、采摘園、垂釣園,牛場、酒場、水廠,產業由「0」到「1」,再由「1」到「N」實現了裂變,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了。』海倫市東風鎮仁東村黨支部書記曲偉君說。
『一村富不算富』。走進東風鎮仁東村,很多產業都初具規模,在仁東村帶動下,東風鎮臨河村、興安村、寶星村,『三個支部一條心』聯合抱團發展,構建了優質產業項目『1+1+3』強村產業聯合體,發展寒地溫室牛蛙養殖產業,通過『村村抱團』的方式,打通經濟發展要素流通渠道,實現了集體群眾『雙富』共贏。這是海倫市以黨建引領『強村產業聯合體』建設,為基層群眾辦實事的一個生動案例。
近期,海倫市制定並下發了《關於打造『強村產業聯合體』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方案以村村抱團、村企抱團、村社抱團、村校抱團、『新型幫共體』、跨界抱團、土地抱團7個發展模式為依托,創新聯合抱團發展鄉村產業模式路徑,突出集群成鏈,延長產業鏈、提昇價值鏈,培育發展新動能。
海倫市通達社區黨總支牽頭,利用『五好兩宜』項目區豐山鄉豐慶村在家婦女勞動力較多的優勢,向其傳授『豆城藤編』手工技術。同時,加大資源、資金、信息以及人纔方面扶持,采取經營技能培訓、生產技術輸送、合同訂購采購等,建立了特色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實現了城鄉收益共享。創新鄉村產業模式,培育發展新農村產業,在海倫這樣的實例有很多。
據介紹,海倫市將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工作要求,依托種養業、田園風光、鄉土文化和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等特色鮮明的鄉村產業,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強村產業聯合體』建設優勢,逐步形成以農民為主導、企業帶動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的鄉村產業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