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邰子卉 全媒體記者 廉紅

『我剛回到綏化,一會兒到公司。』6月14日上午,剛結束在北京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幾門課程的期終考試,便急匆匆返程。
劉秀峰,曾是一名衛國戍邊的衛士,從部隊退役後,在2020年成立了黑龍江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任市場總監。
記者來到位於市區人和街的北林區數字經濟產業園的秋慧豐黑龍江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拾級而上二樓,迎面是『發揚科技優勢,服務億萬百姓,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的企業宗旨兩行大字,辦公大廳懸浮吊頂上以豐收的糧倉為主體、綠色為主色調的企業LOGO在燈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劉秀峰解釋說,公司員工職業定位名稱為『農田衛士』,即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並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團隊裡不少成員和他一樣是退役軍人出身,這樣的職業定位意為:昨日在部隊保家衛國,今日回到地方,要把部隊的優良作風帶到農業生產之中,保衛國家糧食安全。
2022年,劉秀峰帶領公司在北林區成立了128家植保服務站,投入無人機170餘架。公司通過了AAA企業信用認證,取得了民航總局通用航空企業《航空噴灑(撒)》經營許可。他組織公司農業產業數據科研服務中心開發的APP應用軟件,依托這個軟件采取互聯網+托管服務這一模式,建立全新的農業大數據管控數據庫,把簽訂托管服務的土地造冊入檔,讓每塊地塊都有自己的生產種植檔案。托管土地的農民一部手機在手,自家地春種、秋收、田間管理實現全程可查、可追溯,改變了以往農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作方式,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從事更多的產業。目前,他已經成功申請APP軟件著作權1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農機自動駕駛導航系統1項。
展櫃上一本本榮譽證書、一座座金燦燦的獎杯記錄著他和他的團隊一路成長。在第三屆黑龍江省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中,他率隊出征,秋慧豐農服農田衛士——植保技能大賽榮獲個人總成績第一,團體第三的佳績。團隊在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黑龍江省選拔賽暨第二屆『龍創杯』創業創新大賽中奪得雙冠,『一種水稻池育秧方法』專利獲黑龍江省百萬職工『五小』創新競賽優秀成果三等獎。2022年、2023年,劉秀峰先後榮獲黑龍江省勞動模范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目前,他已成為市工匠(人纔)創新工作室負責人。
他說,智慧農業代表著農業4.0時代的到來,智慧給當今的農業發展帶來希望,是未來世界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業服務,不單單是為解決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問題而產生的,而是推動農業向科技化、信息化、標准化、智慧化發展的一系列農業生產性服務。托管是要通過我們種地的經驗、技術支橕、專業化服務、精細化管理、智慧的種植方式等形成科學合理規范的農業服務,實現農業穩產穩收和增產增收。同時,使年輕人在農業服務中獲得可觀的收入,吸引更多的青年回到家鄉的土地上。目前,秋慧豐農服業務全省布局,今年在北林區全產業鏈托管達1萬多畝土地,正式員工由成立之初的4人增加到現在的30多人,農田衛士400多人,大多數是90後的年輕人。公司發揮農業技術開發、技術推廣、農業科研和實驗的優勢,不斷完善農業大數據處理、雲數據、雲計算,為農民提供農業全產業鏈服務,一起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鄉村振興。
記者跟隨劉秀峰驅車前往北林區新華鄉三發村500畝玉米單產提昇綠色植保技術集成示范園區,這裡為秋慧豐公司全產業鏈托管。正午陽光下,放眼望去,郁郁蔥蔥的玉米排列整齊、茁壯成長,一派生機勃勃。他說,企業要立足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智慧農業、數字農業,未來將進軍國際農服市場,推動農業服務創新發展和互惠共享,為全球農產品供應鏈穩定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寒地黑土新農人的貢獻。
圖為劉秀峰(左)在北林區新華鄉三發村玉米單產提昇綠色植保技術集成示范園區,查看秋慧豐公司全產業鏈托管的玉米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