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政府+市場』 做優北林香米大文章

來源:綏化日報 2023-07-13 字體:

從有『身份』到有『身價』
『政府+市場』做優北林香米大文章
——北林打造『北林香米』區域品牌實踐探索之二

□ 特約記者 蔣寶棟 全媒體記者 王宏妍 廉紅 陳驍

  在不久前閉幕的第三十二屆哈洽會上,粒粒蘊藏著北林四季的香米煮出來的米飯,因飽滿晶亮,彈性十足,開鍋瞬間,飯香四溢,僅靠味道就吸引了許多人在北林展區駐足,這是『北林香米』品牌首登哈洽會,本著『綠色、優質』理念,一經出現,即備受關注。

  好稻產自黑土,好米來自北林。如何做優特色產品,讓北林香米由『種得好』走向『賣得好』,多年來,政府和企業一直在探求問題的答案。

  悠久的種植歷史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成就了北林香米的超群品質,2018年,北林香米獲得『中國十大好吃米飯』稱號,『高彥灣』『禾典』等香米品牌獲得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2019年,北林區被中國糧食協會命名為『中國寒地香米之鄉』。但長期以來,由於缺乏品牌意識,北林香米面臨著產業大而不強,企業小且不精,品牌雜而不響等問題,品質優勢不能轉化為效益優勢,是發展的痛點。

  痛定思痛,近年來,北林區聚焦農業品牌化,圍繞保護和推介『北林香米』地理標識,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牌,推進黑土優品+、寒地黑土+、北林香米+企業品牌模式,提高優勢特色農產品整體競爭力,目前已有4家企業產品進入黑土優品序列。今年,以『四個農業』為主導,依托『中國寒地香米之鄉』美譽,北林區成功申請了『北林香米』地理保護標識,並第一次以區域『名片』推出了中國寒地黑土之都核心區北林區的『北林香米』品牌。至此,北林香米正式有了身份。

  市場似海,品牌似船,而政府的作用則是造好船、掌好舵、護好航、揚好帆。為了做好『北林香米』品控,北林區組織企業入駐國家和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全區38家綠色食品企業全部實現銜接,應用物聯網、數字化技術以及通過二維碼掃描、APP互動,實現大米產品從種植、田管、加工、包裝、銷售全環節可視可追溯,讓每一粒『北林香米』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

  只有把品質做到最好,纔能把品牌叫得更響。目前,北林區綠色食品水稻面積已發展到50萬畝,其中嘉禾、正大米業綠色定制面積發展到5200畝。各家米企圍繞完善標准化體系、建立農產品追溯機制、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稻重點推廣應用智能催芽、旱育稀植、側深施肥、生物防控、節水灌溉技術,兼顧稻魚、稻鴨、稻蟹種養共作模式,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確保讓全國人民吃上最優、最綠、最香、最安全的『北林香米』。

  做優品質,還要做響品牌。北林區與企業攜手並進,聚心、聚力、聚責、聚智,利用國內外各種大型綜合展會、產銷對接平臺,借助國家、省、市等各類媒體平臺,加大北林香米品牌宣傳力度,線上線下齊動,打好宣傳組合拳。成立『北林香米』產業商會,入會企業45家,實現抱團開拓市場。持續開展『中國好糧油』創建和『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加快培育一批垂直電商平臺和網紅品牌,努力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

  從北林『下江南』走向全國的『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如今已是第八個年頭,2015年,北林區綠色食品協會會長、黑龍江省濱北正大農業集團董事長任秀波在南方市場考察中發現,許多南方百姓並沒吃過正宗的東北綠色大米,以為『北方大米』都一樣,於是,『五谷雜糧』下江南這一大膽的想法在他腦中構成並實現了。從第一次試水,到如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任秀波不僅叫響了北林香米的知名度,更是將米作為敲門磚,整合資源,帶動更多優質特色農副產品走出北林,形成產業,夯實著共富的產業鏈,也幸福著『遠方』的每一個味蕾。

  圍繞價值鏈提昇,以嘉香、嘉禾、正大、盛昌農業等米業龍頭企業為依托,積極推進水稻加工設備數字化、自動化昇級,打造了水稻精深加工板塊,從大米加工工藝到包裝設計都達到較高檔次。目前北林區大米加工企業已發展至75家,其中綠色食品企業26家,年加工能力200萬噸以上。其中,嘉香米業已構建完成高效便捷的糧食供應網絡,分別在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北等地設立辦事處,出品眾多品牌產品,滿足了各個層次消費群體的需要,暢通優特米到消費者的『最後一公裡』。

  一根網線,一部手機,連接了城鄉,對接著產銷。隨著雙河鎮西南村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工程,打造『濱北電商第一村』,90後小伙張生威從市裡回到村裡,在2022年成立了金秋十月食品有限公司,順應市場需求,以北林優質香米為原料,生產銷售純手工制做的驢打滾、特色冷面等受人們追捧的鄉村綠色產品。隨著企業逐步走向正軌,如今已有許多家鄉『網紅』簽約帶貨協議,銷售起金秋十月的品牌。張生威說,金秋十月電商平臺日益完善、銷售途徑逐步暢通,下一步,計劃讓更多的家鄉特產加入到品牌中,解決產品滯銷、婦女就業等實際問題,助力鄉村振興。

  文化為香米增色,香米為文化賦能。在西南村正大稻田公園,綠油油的水稻延伸成美景,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路。2016年,依托西南村風景如畫、民風淳朴的資源稟賦,濱北正大農業集團與西南村村企聯姻,合力打造了以稻田種養結合為主體,集旅游觀光、農耕文化宣傳、健康養生田園的生態旅游型現代『田園綜合體』。園區佔地面積1000畝,總投資3000萬元,配套設施齊全,包含兒童樂園、星空露營、彩色稻田、農家小院、七色花海、寒地果園、稻海棧橋、觀光涼亭等農業主題風景,目前已成為綏化生態旅游的名片,每年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千裡奔行,觸摸北林沃土,感受金色稻海。

  讓稻作文化、民俗文化和藝術文化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纔能讓更多人停下腳步,詳細了解北林香米。文化越『活』,旅游越『火』,稻作文化本身就是一種人文景觀資源,將稻田與旅游相融合,游客通過參觀、體驗、研學等方式,從吃、喝、游、娛當中,全方位體驗北林稻作文化的魅力,可以極大地提昇農業價值鏈條,同時,借助旅游的傳播力,又可以提高北林香米品牌的影響力,只有品牌影響力增強,稻旅融合的底氣纔會更足,隨之,北林香米的身價也會更高。

  北林區副區長楊琦琳介紹,北林香米具有優質資源的惟一性和不可重復性,對於域內大米加工企業來說,就具有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控制優勢;而北林香米的定價權,可最大限度實現『優糧優價、優糧優銷』,提高產品收益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拉動農民增收;『北林香米』擁有地理標識,有利於提高產品形象和企業原有商標品牌含金量,將凸顯北林大米的差異化和競爭力。目前,『北林香米』獲得地理標識,為全區大米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北林香米』也將在全國市場贏得一席之地。

  正值盛夏,滔滔的呼蘭河水碧波蕩漾,滋潤萬畝良田,一株株水稻為北林沃土鋪上了綠地毯,從『身份』到『身價』,北林香米新的時代即將開啟……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