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肇東科技賦能保護黑土地

來源:綏化日報 2023-07-11 字體:

  特約記者   霍永祥
 

  7月4日清晨,肇東市海城鎮雙利種植合作社總經理宋繼龍又來到農田,看著一株株進入拔節期『瘋長』的玉米,喜上眉梢。『這玉米秸稈與牛糞摻混堆漚發酵腐熟好的有機肥拋撒在田間,既能增加土壤有機質,還為實現多種糧、種好糧,保護好黑土地增強了底氣。』望著這一片又一片吃秸稈越來越『肥』的7800畝黑土地,種田『老把式』宋繼龍的臉上綻開了笑容。

  近年來,肇東市積極探索科技賦能保護好黑土地新模式,從保護好黑土地提高農作物單產入手,扛起『提質增效』的科技『鋤頭』,讓農民從『會種地』向『慧種地』轉變。通過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將政策、資金、技術、人纔向黑土地聚集,並依托成立黑土地保護利用推進專班,高位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有序開展,讓黑土地『肥』起來,讓黑土層『厚』起來。同時,瞄准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堅持保護優先,推動工程與農機農技、用地與養地相結合,逐步改善黑土地耕地內在質量、設施條件和生態環境,讓黑土地更黑更『有勁兒』。今年,肇東市在國家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昇行動』中,用保護好的黑土地做『被子』,玉米播種面積達到299.5萬畝,既能增強黑土地生產效率、助力秋糧取得豐產豐收,又讓農民挑上增產增收『金扁擔』。

  仲夏時節,肇東市澇洲鎮、西八裡鎮、五站等鄉鎮的38.8萬畝水稻田生長已進入旺盛期,高度達到20厘米以上,水稻分?也已達鼎盛期,基本已經分20餘?。放眼望去,水稻苗仿佛給大地蓋上了一條一條綠色毯子,令人賞心悅目。『我們今年開春水稻育苗基質用的是玉米秸稈,加入畜禽糞便,然後加入益生菌,經過100多天的發酵而成的有機土。這既可以保護黑土地,培厚地力又可以促進農作物生長,得到越來越多農民的認可,為實現水稻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打下了良好基礎。』黎明鎮綠之源農作物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凌國勝介紹。目前,該合作社保護性耕作已實現全覆蓋,通過實施水肥一體化、水稻秸稈粉碎拋灑還田、增施有機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這既持續改善了耕地質量,更有效增加了經濟效益。

  為打贏黑土地『保衛戰』,肇東市抓牢耕地質量提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機化建設『三大工程』,推廣『一翻兩免』現代耕作模式,用『農藝農機相結合、良方良法相配套』措施,不斷提昇黑土地保護力度。2022年,肇東市以玉米為中軸作物,推進種植業結構科學調整,建立米豆薯、米豆雜、米豆經等輪作試點面積1.98萬畝。以疏松深層土壤、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增加土壤蓄水保?能力,減少地表徑流,防止水土流失為動力,實現秋季深松整地13萬畝。通過配置大馬力機械、秸稈還田機械和免耕播種機,因地制宜開展秸稈粉碎深翻還田、秸稈覆蓋免耕還田,落實玉米秸稈覆蓋免耕播種面積近171萬畝,玉米秸稈翻埋2萬畝;在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改進施肥方式方法,推廣應用分期、分層及側深、水肥一體化等施肥技術,應用配方肥、緩釋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前提下,構建起『市場主體回收、專業機構處置、公共財政支持』的回收和集中處置體系,使肥沃的黑土地『淨』起來;發揮農業機械總動力68.37萬千瓦的優勢,深入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全面提昇作業機械動力、作業效率和質量標准,玉米重點示范推廣秸稈還田耕種及保護性耕作新技術、大壟密植高產機械化耕作新技術,在秸稈還田、機械定量追肥、機械高效植保等技術方面實現新突破。

  如今,隨著肇東市實施種養循環試點縣項目10萬畝,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5萬畝,使農民黑土地保護意識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綠色防控技術、航化植保作業、測土配方施肥等現代農業技術出現在田間地頭,實現了以點帶面紮實推進黑土地得到保護,賦予黑土地持久『續航』能力。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