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4月12日訊 ( 安鳳義 莊義彬 ) 慶安縣慶安鎮在春耕生產中十分注重解決撂荒地出現的新矛盾,逐個地塊采取應對措施,確保把農田種滿,不留一寸空地,現在380畝撂荒地已准備開犁播種。
新安村臨近格木克河,全村有180畝是河套地。過去農戶把田地種上,可是一到上秋,河水外溢,莊稼遭受水害,種地戶顆粒無收,白白付出了辛苦,因此無人願意承包。村裡只好降低承包費,以每畝地200元的承包費包給農戶。近幾年鎮政府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動用機械和農工進行清淤,河道得到了疏通,近3年再沒發生水害。村裡就想提高承包費標准。但23戶農戶執意不乾,說合同當初就這麼簽訂的,現在要改,這是違法,雙方對峙不下,180畝河套地就晾乾曬臺了。鎮政府主要領導深入村裡,親自召開座談會,征求群眾意見。最後統一了認識,提出了解決方案,雖然當初簽訂了承包方案,但疏通河道村裡有投入較大,也不能看作是違法。最後確定每畝地提高100元的承包費,農戶表示接受,180畝河套地即將開犁播種。
造成撂荒地的原因千差萬別,慶安鎮政府通過做過細的工作,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也使矛盾及時得到化解。永安村有上百畝林地,樹木成纔以後陸續砍伐了樹木,但沒有及時補栽樹木,造成了撂荒,南窩棚屯這樣的撂荒地就達到60畝。春季植樹造林開始後,鎮政府領導深入村屯,嚴令要求村屯乾部,必須限期補齊栽上樹木,並且確保成活。現在永安村已經購買好樹木,只等開化後把樹栽齊栽嚴。
慶安鎮在解決撂荒地問題時,既堅持做過細的工作,又堅持制定嚴格的責任制,實行整體推進,確保把工作落實到位。保安村在建設鄉村振興時,周城窩棚屯和吉家屯進行了整屯搬遷,有110畝房基地空閑起來,一度成為撂荒地。備耕生產開始以後,鎮政府領導對這片撂荒地進行了整體規劃,在留足綠地的前提下,其它房基地一律復耕,變為農田,現在80畝房基地已經復耕,正開犁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