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前面的話: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日回暖,大雁北歸,正是備耕好時節。我市各地農事早謀劃,搶前抓早備春耕,農民、種植合作社、種植大戶們購種、買肥、修農機,科技備耕、綠色備耕如火如荼,各相關部門深入農資市場檢查農資產品全力護農,保障備春耕高效有序進行,全力守護群眾豐收的希望。
本報記者深入基層,帶讀者一起感受備春耕的熱潮。
北林備耕『糧草足』 農資市場購銷旺
文/特約記者 蔣寶棟 全媒體記者 廉 紅 攝/全媒體記者 劉華鵬

『種就種產量高、米質好的稻種……』2月17日,一大早,北林區西長發鎮保安村李偉和三五位同村的農民直奔盛昌種子繁育有限公司銷售大廳選購優良稻種。
高級農藝師盧國臣熱情地迎候他們,熟絡地打招呼。李偉興奮地報喜:『去年,家裡的12.5公頃地,種的是綏粳18和綏稻9兩個品種,畝增產200斤,今年打算還種綏粳18,和去年一樣的年頭,一定還是大豐收。』
盧國臣介紹,目前正值備耕階段,正是農民購買稻種的時機,今年雖然『春脖子』較長,但農民搶前抓早購買稻種非常積極踴躍,一天來一二百人。因為去年長粒、大粒以及香稻的價格好、產量高、效益好,農民種稻積極性高漲,我願意為農民參謀推薦適合的稻種。今年推出有20多個水稻品種,具有抗病、抗倒伏、米質好的特性,市場看好。盛昌種業有65個經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品種,可以在全省播種,主推品種有綏粳309、綏粳18、綏粳27、綏粳306等。有20多個品種在我省種植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佔省水稻播種面積的20%。
北林區太平川鎮新春村村民李長軍和王軍是種地的『老把式』,種了30多年的地,今年尋思換換稻種,去年村裡有人種了綏粳309,產量高,賣了好價,兩人結伴特意來盛昌,就認准這個品種了。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選好種纔能多打糧、出好糧。盛昌種業利用手機平臺直播線上推廣稻種,線下講解+技術指導相結合,方便農民根據實際選種。
隨後,記者一行來到田地源農資大市場,只見市場裡停滿了大車小輛,家家開門迎客,慶安縣發展鄉發展村袁國龍等十多位稻農,正在旭禾病蟲草害防治中心的一家農藥商店選農藥。他們都是種著10多公頃地的大戶,是這家店的老主顧了,這不,還有一個多月開始育秧,就一起過來買農藥了。袁國龍說:『十幾家團購價格比當地便宜,每公頃便宜近百元呢。』
經理姜海燕介紹,從正月初六開門,前來購買農藥的農民就絡繹不絕,除了北林當地農民,海倫、慶安、望奎、綏棱等周邊稻農也前來選購。她一邊介紹農藥的功效和性能,一邊耐心介紹用法。『正確用藥,事半功倍。』
據悉,截至目前,北林區已備足肥料30萬噸及2.5萬噸稻種,能夠滿足春耕生產需求。
我市多部門聯合開展春季農資市場專項抽查檢查行動

東北網綏化2月24日訊 ( 全媒體記者 宋博文 ) 當前全市各地陸續進入了農資購銷旺季。2月21日,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及市公安局到北林、慶安開展2023年春季農資市場專項抽查檢查行動,依法查處違法案件,嚴懲不法分子,徹底查處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堅決維護廣大農民群眾合法權益,切實維護農資市場秩序。
『農作物生產經營備案表等手續貼在醒目位置,方便農戶購買種子化肥時查看。』在慶安縣農商物流園、北林區田地源農資市場等地,執法人員對種子、農藥、肥料等各農資銷售門店的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經營檔案是否齊全以及貨品是否存在假冒偽劣、以次充好、過期變質等違法行為進行了全面檢查,並耐心講解農資生產經營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企業的法律意識和主體責任意識,提醒銷售企業做好農資臺賬的登記管理,規范農資市場經營秩序。
此次行動還利用電視、廣播、網站及『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多種渠道宣傳農資打假行動,為農民群眾普及農資法律法規知識和識假辨假常識,推廣安全用藥和綠色防控技術,指導農民科學使用種子和肥料等農資產品,提高維權能力。共抽查檢查農資經營門店20家,向慶安縣、北林區經營商戶發放宣傳單300份,有效維護了廣大農民群眾合法權益,進一步穩定了農資市場秩序。
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執法一科副科長孫天夫表示,通過此次行動從源頭杜絕坑農、害農等違法行為,為我市春耕生產保駕護航。同時也提醒農民朋友們要到正規的營業場所購買農資,購買農資要看三證是否齊全和是否備案,購買種子看是否適應所在地域,並向商店索要銷售憑證。
瑞豐合作社 擴大托管促雙贏
特約記者 李奇峰 全媒體記者 許宏偉
2月17日,蘭西縣蘭河鄉長紅村60多歲的老漢包維軍手裡握著托管合同,高興得合不攏嘴,他對記者說,把16畝承包田托管給蘭河鄉瑞豐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去年每畝地多增收了500元,今年接著托管。
現如今,蘭西縣的蘭河鄉、遠大鎮、平山鎮、蘭西鎮等地的200多農戶,將3萬餘畝的農業生產全部托管給了瑞豐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耕、種、防、收等主要生產環節由該合作社統一經營,實現服務主體和托管農戶利益雙贏。
二月的北方依然春寒料峭,但瑞豐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已開始備耕。2月中旬,合作社已經訂購了3萬畝春耕需要的各類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合作社理事長杜亞東介紹,小農戶種植規模小、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差,合作社以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為切入點,確保土地經營權不變,農民支付托管費,土地收益仍歸農民所有,簽定《托管合同》,讓農民吃下『定心丸』。以玉米每畝為例,2022年農民自己種植成本470元左右,托管給合作社每畝費用440元,節省30元;畝均增產180元至200斤,按照1.04元至1.1元每斤計算,畝均可實現增收200多元。通過效益優勢對比,農戶逐漸接受這種生產方式,合作社的托管服務面積擴大了。今年,農業生產托管總面積能達到10萬畝。
瑞豐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現在擁有各類大馬力農機具230多臺套。隨著天氣轉暖,合作社也開始購進柴油,對農機具進行檢修,為春耕做准備。
發揮科技力量助力春耕生產。備春耕期間,瑞豐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還聘請農業中心專家講解農技知識,邀請資深農機手、種地能手、農資廠家技術人員講解農業知識和農機知識,提高團隊水平。杜亞東說,合作社還將通過測土配方施肥、采購大包裝農藥,降低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采取秸稈還田、免耕播種等養地種植方式,提高黑土地有機質含量,保護黑土地的同時增產增收。
種植大戶張文海 忙趁春風選種豆
特約記者 萬希龍 全媒體記者 孫一博
人勤春來早,農民備耕忙。2月21日,正值『二月二』龍抬頭,種植大戶張文海興奮地說:『一定要在「五一」勞動節之前,將播種工作全部完成。』為此,他忙著甄選優質大豆種品種、擴大種植面積,忙得腳不沾地、不亦樂乎。
從事農業種植20多年的張文海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2015年投資成立糧貿公司,擴大種植面積,帶動農民增收,近年來效益可觀。
落實國家大豆振興計劃,種子保供是前提和基礎。張文海選豆種很有講究。『今年我選的大豆品種是沃豆5、東昇22等品種,都是經過常年實驗比較得到的好種子。』張文海介紹,每年備春耕,他都和同事們總結歷年種子的產量和質量情況,預估今年種植品種的收成。除了提前試種育種,張文海還專門請教農業氣象專家學者,獲悉今年雨水氣溫變化,提前做好各項准備工作。張文海表示,今年夏季可能會雨水多、光照少,春季光照充足、溫度較高,所以要搶前抓早,用好這個暖春時節,開個好頭。
作為種值大戶,張文海這幾年嘗到規模經營產生規模效益的甜頭,今年,他又流轉了2萬多畝土地種植玉米、大豆。『目前預計1.5萬畝地種高產玉米,5000多畝種大豆,但是根據後續政策,我們會調整大豆種植面積,最大限度地保障農戶利益。』
目前,張文海的機械隊對農機具檢修工作完全展開,為即將到來的耙地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備。
秋慧豐農服『科技范兒』助力綠色備耕
文/特約記者 蔣寶棟 全媒體記者 王宏妍 攝/全媒體記者 劉華鵬


一年好景在春耕。2月17日,踏著皚皚白雪,記者一行來到距離市區60餘公裡的北林區興和朝鮮族鄉興和村。田間地頭積雪覆蓋,但備春耕的序幕已經拉開。黑龍江秋慧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指導農工清除水稻育秧大棚裡的積雪,為苗床水稻育秧做好准備。
秋慧豐農服公司運營總監劉冰冰介紹,近年來,公司利用多種科技手段不斷探索保護生態、綠色增產的新模式,和綏化市盛昌種子繁育有限公司合作,作為種子繁育基地,致力培育優化品種,滿足不同市場需求。
當前,秋慧豐農服公司主要開展苗床除雪清理工作,此外公司還統一幫助農戶從正規渠道采購訂單回收的種子,對托管農戶的種子、肥料等農資產品嚴格把控,保證質量,切實做好備春耕工作。
項目經理顧嘉健介紹,公司主打綠色農業和高效科技相結合的農業產品,目前育苗階段用到的『池育秧』專利技術,在農技推廣中心的多年實驗中,效果顯現。該項技術無需土壤種植,省時省力,在苗床期間就能預防葉枯病等病害,增加出苗率,為農戶節約成本,提高產量。相較傳統不停補水的育苗方式,『池育秧』技術還在降低人工成本、溫度穩定性、省水資源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一個人就可以輕松管理1到2棟育苗棚。
『科技范兒』不僅助力備耕,更築牢糧食豐收基礎。公司內,幾名工作人員正在檢修、調試植保無人機。技術人員對秋收充滿信心:當下正是備耕的時候,現在調試好機器,等到稻苗移栽到田地後,配合多光譜技術,精准施藥,減量增效,對農田施肥給藥全部實行精細化管理,確保從種到收更加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