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安達:增效 增色 增收 寫好強農為民的三個篇章

來源:綏化日報 2023-02-23 字體:

董新英

秸稈打包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昇五年行動,開展美麗宜居村莊示范創建。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繼續整省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把小農戶服務好、帶動好。

  安達市在農業增效、農村增色、農民增收上下功夫,書寫鄉村振興篇章。

農業增效    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

  高標准農田建設一頭連著食品安全,一頭連著農民增收。冬閑人不閑。1月12日,在安達市任民鎮、吉星崗、老虎崗等鄉鎮,工人師傅們正忙著溝道護砌、打井、架電,為今年高標准農田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建設高標准農田不僅有利於農田灌排,還便於機械化工作,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既提高了抗災能力,為農民糧食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也提高了群眾耕種的積極性和土地流轉率。』安達市農業局副局長范秀娟說。『現在我們加班加點的進行打井和架電,為三月末開工建設打下基礎。』

  高標准農田建設僅是安達提昇農業質效的一個縮影。玉米『4090』通透栽培套種燕麥技術喜獲豐收、與八一農大合作建設省級農業科技園區、『三減』面積110萬畝、建成黑土地保護利用示范區60萬畝、糧食總產量突破20億斤,實現『十九連豐』、規模養殖場達57家、『安達奶牛』獲得全國唯一活體地理標識認證,『安達羊草』通過國家級專家組論證……這些成果是安達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科技化、產業化、規模化水平的生動實踐。

高標准農田項目施工現場。

  

農村增色   繪就生態宜居新畫卷

  冬日裡,走進安達市昌德鎮建設村五村屯,平整筆直的白色水泥道路、整齊劃一的銀色柵欄、美觀實用的路燈令人賞心悅目。

  村民王廣德作為『四類人群』,能住上寬敞明亮的屋子、吃上乾淨的自來水、用上室內衛生間,是他從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按『四類人群』標准享受到政府待遇後,他的這些願望都逐一實現了。『我在這住了50多年了,變化太大了,現在有自來水了、房子也修好了,水泥道、路燈、還有護欄,出門方便多了。』提起自家生活的改變和村裡這幾年的變化,王廣德激動不已。

  群眾是鄉村治理的受益者,更是主人翁,推進基層『善治』,必須要發動群眾『共治』。安達市以整治和改善村容村貌為切入點,將打造鄉風文明試點為目標,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效率推進、高標准落實,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目前安達市已打造完成試點鄉鎮11個,鄉鎮打造率79%;完成試點村34個,村打造率50%。計劃12月底前14個試點鄉鎮、68個試點村全部打造完成,太平莊鎮雙興村被評為綏化市鄉村旅游重點村,古大湖鎮鞏固村等37個行政村被評為省級鄉風文明試點村。

  除此以外,紮實推進『廁所革命』、改造農村危房1347戶、昇級改造農村公路169.5公裡、推動任民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騰退集體建設用地41.5公頃,新增耕地23.6公頃等一系列暖心舉措都讓鄉村更美、更宜居。

農民增收   邁上共同富裕新道路

  『從2019年家裡土地托管後,我就當上了「甩手掌櫃」,省心又省力!』1月13日,安達市羊草鎮保安村村民董黎君拉起了家常,『不用種地,我出去打工,一年少說能拿回來三四萬塊錢。』

  讓董黎君當上『甩手掌櫃』的,是安達市晟爾瑞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引進推廣的40/90土地托管模式。從種到收,必要的田間管理,耕作、播種、施肥、收獲等全部由晟爾瑞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代勞,農民徹底放下了鋤頭,只需坐等分紅鼓腰包。

  董黎君嘗到了土地托管的甜頭,算起了經濟賬:我家20畝地,土地托管後,自己不用忙活了,還省了僱傭工人的費用;托管後玉米產量提高了;自己種地時對秸稈的處理很頭疼,托管後秸稈不離田,也省了一份錢。『省下的就是賺到的,積少成多!』按董黎君的說法,一下子賺了好幾份錢。

  兩年來,安達市提昇糧食生產、托管服務、特色種養水平,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農村常住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依托專業合作社、農廣校、安達技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等載體,多措並舉培訓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能帶富的農村實用人纔,通過發展特色種養業帶動農民增收。

  『為了解決村民就業,我們聚焦農民工務工和企業用工需求,繼續實施春風行動等系列活動,加大對工作崗位歸集和發布的力度,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促進就近就地就業。』安達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