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望奎土特產借助『互聯網+』搭上電商『順風車』

來源:綏化新聞網 2022-11-25 字體:

  東北網綏化11月25日訊(王松洋) 『龍蛙』牌大米、『妙香山』牌地產果、『黃麻子』牌馬鈴薯、『刀簍子』牌甜瓜……過去,這些望奎優質農產品,只有一部分通過小商小販走出家門,如今,借助『互聯網+農業』這條『高速公路』,越來越多的望奎優質土特產搭上電商『順風車』,走向全國各地。

  成立於2015年的東郊鎮順達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去年開始『觸電上網』。『去年第一次和「京東網」合作就賣了上百噸,大江南北的客戶都有,今年應該會更好。』該合作社理事長周少秋的信心很足。為了讓更多農戶體驗到『互聯網+農業』帶來銷售方式之變、生產方式之變,目前,這個縣正在著力推廣『互聯網+』與農業相結合的新模式,為當地特色農產品打通全新的『出門』之路。

  觸電上網——涉農電商佔半壁江山。9月4日,筆者在東郊鎮順達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裡看到,一個個飽滿粗壯的馬鈴薯在犁田機的作用下翻身躺在田間地頭,人們正俯身撿收馬鈴薯,旁邊堆放著一袋袋裝滿馬鈴薯的編織袋,一派豐收景象。『今年的收成比較理想,規模經營種植1.2萬畝馬鈴薯,目前最主要的還是擴大銷路。』周少秋告訴筆者,在與上好佳公司簽訂了1.2萬噸馬鈴薯種植收購合同的基礎上,今年合作社除了在『京東網』銷售之外,還自己成立了馬鈴薯銷售電子商務平臺。

  像周少秋一樣,近年來,這個縣合作社自己開辦電商的熱情高漲,目前全縣已發展各類電商企業達200餘家,其中涉農電商100餘家,交易額達5000餘萬元,同比增長了50%以上。

  筆者瀏覽當地農業網站看到,目前『望奎農特產網』和『京東網』等綜合電商平臺,都已經開始望奎農副產品的預售。望奎縣龍蛙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翟青斌告訴筆者,平臺在給望奎農產品『吆喝』的同時,網站還對農產品進行包裝設計和定位。今年3月份,由該公司策劃、承辦的望奎縣首屆『互聯網+』有機大米,創下了200多萬元的線上大米銷售額。

  『互聯網+』屬於望奎農產品購物服務平臺的『新秀』,而『望奎農特產網』是這個縣涉農電子商務的第一窗口。自去年創辦以來,平臺現已集合肉蛋產品、地產果、柳編制品等一些特色產業,100餘家企業的300多款商品入駐。網站日均獨立訪客逾5000餘人次,實現收入3000多萬元。其中,通過農特產網代購、團購等方式銷售馬鈴薯、地產果、大米等農副產品達1000多萬元。

  今年,這個縣將在新建30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采取農戶+服務站+協會的模式回購農產品、手工藝品等,實現在線銷售,讓農村居民真正享受到電子商務帶來的便利。

  智慧農業——打通放心農業最後一公裡。『顧客在家裡吃著產自本地的「龍蛙」大米做的飯,同時可以實時查看龍蛙種植基地基水稻的生長過程。』9月5日,筆者來到位於先鋒鎮龍蛙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銷售點,體驗到了『農產品現場直播』服務。

  龍蛙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算得上是望奎發展『智慧農業』的領頭羊。該公司引進中國聯通『智慧農業』信息技術系統,通過遠程網絡對基地實行全天候高清動態監控,在公司門戶網站上對生產到運輸各個環節24小時『直播』,將基地裡的水稻生產環境和過程『曬』出來。同時,公司還以『線上電商、線下實體』的雙重銷售模式,分別在河北、天津等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以及本縣開設原態農業特優農產品直營店,全力拓寬銷售渠道。據公司董事長翟青斌介紹,讓市民在家中也能實時了解基地生產過程,就是希望把對望奎優質農產品的信心轉化為消費者的放心。

  除龍蛙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外,這個縣已建成包括生豬養殖、馬鈴薯種植、農副產品加工等在內的10餘個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對基地實行智能化管理。今年,這個縣還將投入1000多萬元用於『智慧農業』平臺打造,以點帶面帶動農業轉型昇級,讓消費者遠程就可以看到新鮮、安全的農產品生產過程。

  『智慧農業』還體現在農業的『智慧監管』,將技術服務、農業安全生產監管落實到田頭和車間,農產品由田頭到餐桌實現『全安保』。早在2015年開始,這個縣編制『望奎縣「智慧農業」實施方案』,以縣級農業智能信息服務平臺為中心,涉及全縣10餘家較大型種植、養殖、加工基地遙感監測以及電子商務平臺監管等服務,目前一期工程已經開始運營。


編輯:劉申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