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後三鄉:改善環境塑民風 引進產業促振興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8-19 字體: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走進鄉村看變化系列報道(24)
後三鄉:改善環境塑民風  引進產業促振興

文/攝 潘成軍 全媒體記者 孫曙光
 

       8月16日傍晚,清風徐來,晚霞滿天。望奎縣後三鄉正蘭前三村村民劉明方走出家門,來到村裡寬敞整潔且極具文化意蘊的冠軍文化廣場散步。這種茶餘飯後的閑暇安逸,從正蘭前三村冠軍廣場建成,就成為劉明方的生活常態。冠軍文化廣場上的運動健身區、手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區、手繪中華傳統二十四孝宣傳區和冠軍文化長廊畫作展示區讓更多像劉明方這樣的村民有了茶餘飯後休閑娛樂的去處,在休閑娛樂健身的同時,受到正知正覺的教育,從而潛移默化養成崇孝尚德、文明守信的習慣。

寬闊整潔的村路
 

       後三鄉位於望奎縣西北部,距望奎縣城15公裡,是國家級生態鄉鎮,所轄廂白七村是美麗鄉村示范村、省級生態村、四星級新農村。初秋時節,走進這裡,映入眼簾的除了大田裡長勢喜人的作物、村莊中寬敞整潔的村路,還有炊煙裊裊下整齊的農家院落、村民臉上盎然的笑意……

後三村制醬車間

       走在正蘭前三村平整的村路上,後三鄉黨委書記張劍告訴記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是群眾安居樂業、農村和諧穩定、提昇村民幸福指數的關鍵所在。從2021年下半年至今,後三鄉以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入口,著力提振鄉風、重塑民風,為村民建設幸福的港灣。近年來,為創建美麗村莊、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正蘭前三村建設白色路面58公裡、黑色油渣路2公裡、擴寬主街道路5公裡;硬質邊溝7200延長米;安裝鐵藝圍欄5600米、鐵藝大門185個;安裝太陽能路燈450盞;修建文化活動廣場2處6500平方米;栽種綠化樹3.7萬棵、花卉3萬株,著力打造美麗宜居村莊,讓百姓幸福感、獲得感穩步提昇。『我們鄉黨委對人居環境治理工作高度重視、精心謀劃,年初以來為整治環境,制定了相應治理措施。3月份,鄉黨委研究制定了後三鄉人居環境治理三年規劃方案,簽訂2500餘份門前四包承諾書,組織50名環境監督員逐戶排查人居環境問題,建立整改臺賬,對養殖大戶進行重點跟蹤動態管理,定期組織全鄉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大評比,激勵各村爭先進。』張劍說,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宜居環境不只是在硬件設施上有改善,還要引領文明鄉風。從2013年開始,後三鄉開展了『十佳孝星』評選活動,傳承孝道文化,傳頌孝星精神,傳遞孝行力量。在村容村貌改善上,後三鄉敢於亮硬招。全鄉累計建設路燈760盞,硬質邊溝3.25萬米、鐵藝圍欄7600米、鐵藝大門263扇、入戶橋211座、農戶改廁352戶、文化廣場5處2.2萬平方米,栽植村屯綠化樹木1.3萬棵、各類花卉15萬株,鋪設硬化路面72公裡,全鄉實現村村路路通,村容村貌得到顯著改善。為讓綠色持久、美麗保值,後三鄉采用建管結合的方式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扮靚鄉村顏值,擦亮鄉村底色,強化制度約束,建立健全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制定村規民約。在環境衛生治理上,後三鄉求實效。新上吸污車1臺、垃圾轉運車6臺、垃圾箱500個,組建垃圾清運隊伍5支,做到垃圾日產日清,每月一次小掃除,每年兩次村屯大掃除,村屯衛生環境得到有力保障,後三鄉及5個行政村分別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鄉鎮和省級生態村。

後三村香瓜,甜!
?達養殖場
 

  『目前,我們全鄉GDP達到2.1億元,所轄村資產總額7748.8萬元,村集體收入410萬元,村集體積累達到4580.2萬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0元。』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金宏鑫向記者介紹。她說,在產業項目建設中鄉黨政班子多點發力,久久為功,鄉村經濟發展得到新提高。後三鄉還加大農業項目引進,先後引進建設永豐養殖、興源酒廠、正鑫木業、叡馳牧業、馬鈴薯加工、中能秸稈壓塊等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達1.3億元,同時加強對上資金爭取。對上爭取資金及項目1.9億元,先後實施了光伏、節水增糧、人畜飲水、土地整治、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文化廣場、黑土地保護、交通道路修建、以工代賑、大型豬場等項目。在優先發展『三農』中守正創新、系統破題,農業農村發展打開新局面。全力保障基本糧食耕種面積。截至2021年全鄉有玉米種植面積9.52萬畝,水稻種植面積1.97萬畝,大豆種植面積2003畝,基本農田種植面積得到充分保障;先後發展烤煙、中草藥、馬鈴薯、瓜菜等連片種植特色經濟作物,打造特色經濟作物示范園區5個,訂單農業發展到3.8萬畝,農民種植生產利潤得到顯著提高;著力提昇秸稈綜合化利用水平。系統提出並落實秸稈還田、打包回收、青儲飼料有機肥三步處理法,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2021年全鄉共養殖牛2800頭,豬2.1萬頭,雞鵝鴨6萬只,突破後三鄉畜牧養殖歷史新高。同時,建萬頭豬廠1處、叡馳牧業二期工程順利竣工,規模化畜牧業生產實現新突破。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