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蓮花鎮:治理打造宜居名片 產業吹響振興號角

來源:綏化新聞網 2022-08-18 字體: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走進鄉村看變化系列報道(23)
蓮花鎮:治理打造宜居名片  產業吹響振興號角

文/攝 潘成軍 全媒體記者 孫曙光
 

  自望奎縣城向東北方向行進35公裡,就是望奎縣蓮花鎮,因為鎮子以蓮花二字為名,記者心裡自然對蓮花鎮鎮容鎮貌充滿了期待。走進蓮花鎮,這裡的風景真的沒有讓記者失望——大田的農作物散著愈來愈成熟的韻味,鎮村道路平坦整潔,路兩側草青花香,人在村中、村在景中……

大田玉米長勢良好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保證,也是鄉村的環境名片。蓮花鎮黨委書記蘇放告訴記者,為把民生實事做實,蓮花鎮采取鄉村淨化與美化相結合的方式,打出一套人居環境整治組合拳,啃下環境整治硬骨頭,擦亮了鄉村振興底色,打造出美麗鄉村『新名片』。

公園一角
 

  廂黃後三滿族村是蓮花鎮所屬村,也是蓮花鎮打造宜居環境的代表村。近年來,這個村緊按著『鄉村美化、村屯綠化』目標,全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新建花卉基地4000平方米、景觀園5萬平方米,著力打造人在村中、村在景中的美麗畫卷,村民保護環境的意識也隨著鄉村顏值的提高而不斷攀昇,繼而轉化行動,見到垃圾都會自覺撿起來,家家垃圾歸箱,不亂扔,不亂拋,養殖的畜禽都實行了圈養,全村環境得到徹底改觀。廂黃前二村、廂黃後二村也和廂黃後三滿族村一樣,大力進行鄉村美化,分別新建廉政廣場、黨建廣場各一處。如今的蓮花鎮就猶如她的名字,給人一種殊世獨立、不染纖塵之感,鎮村林木環繞、鮮花簇擁,風景宜人。今年上半年,全鎮共栽植各類綠化樹木4萬棵、花卉16000株,全力打造出了一村一園、一屯一場、一街一景。

淨化美化鄉村環境
 

  為讓生態環境更為宜居,蓮花鎮依托全縣保潔清運體系,在全鎮31個自然屯設立了保潔專職人員18名,建立生活垃圾轉運站1個,垃圾分撿中心9個,電動收集車9臺,全鎮投設垃圾箱4600多個。將村屯綠化標准進行明顯提昇,打造出廂黃後三村、寬五西村2個標杆村,打通全部綠化帶單側4米以上,硬化路邊溝9.3公裡,綠化帶選用榶槭、雲彬間作加綠籬的高標准設計。全鎮村屯街道綠化面積達到250畝,種植各類綠化樹36000棵,各類花卉150株以上。在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垃圾革命』進程中,蓮花鎮重點治理畜牧糞便亂堆亂放,規范養殖戶的經營方式。全鎮新建黑膜池39處,黑毛囊10處,糞污堆點1個,養殖戶無滲漏沈井231個。從本質上改善農村環境治理的硬件需求,開展多頻次環境集中治理。出動鏟車、鉤機150臺(次),四輪車380臺(次),清運垃圾590噸,糞污320噸,清除垃圾死角39處,整頓街道65條,建立垃圾定點投放、定時收集、按時轉運和有效處理等工作機制,徹底根除了農村環境髒亂差現象。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石。據蓮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鑫哲介紹,蓮花鎮黨政班子致力優化產業結構昇級,積極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全鎮以托管組織為載體,土地經營向社會化服務轉型。緊緊抓住農業生產關鍵薄弱環節,以農業生產托管為抓手,大力發展以土地托管為主要方式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引領小農戶步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全鎮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118個,已嘗試土地托管服務的主體4個,托管土地面積1.2萬畝,在變革土地經營方式上邁出了第一步。同時以規模經營為載體,畜牧生產開始向大型企業轉型。廂黃後二村生豬代養場於2021年交付使用,今年有望出欄商品豬1.5萬頭,全鎮畜牧業開始向規模化、標准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蓮花鎮還通過法治宣傳,催生農業生產向法制化轉型。全鎮堅持依法治鎮的原則,大力宣傳涉農相關法規條文。秸稈禁燒、秸稈還田等工作得到群眾大力支持。2021年全鎮秸稈翻埋5339.9畝,深松整地33335畝,完成任務的133%,排名全縣第一。高標准高質量完成造林任務760畝,村屯綠化任務250畝,整改退耕還林地塊50處,重點督察整改造林地塊14處。2021年新建成廂黃後二村生豬代養場、寬五西村大型農機合作社等產業型帶貧企業。廂黃後三村產業園區帶貧能力不斷增強,光伏產業效益不斷增加,2020年廂黃後三村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通過擴大招商引資途徑,蓮花鎮廂黃後三村引進了有機肥加工項目,壯富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成2條生產線年加工有機肥料10萬噸,今年投產達效。爭取到民族村項目資金350萬元,望奎縣民宗局在信五村新修硬質路邊溝4000延長米,入戶蓋板150個。爭取到扶持村級產業發展資金610萬元。寬五西村黃肉牛養殖項目專項資金50萬元,大農機合作社項目專項資金560萬元。

大櫻桃園櫻桃大棚,市場最高價一百多元一斤

  蓮花鎮廂黃後三滿族村富林園成果蔬園區瞄准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蹚出一條鄉村振興和村民持續增收的雙贏之路。鎮黨委副書記佟欣說,如果是初夏來蓮花,就會看富林園成果蔬園區盛紅大櫻桃采摘基地的最美風景:一棵棵櫻桃樹枝繁葉茂,嬌嫩誘人、個大飽滿的櫻桃猶如一顆顆鮮艷的紅寶石鑲嵌在細長寬大的綠葉間,映出滿園夏意。棚室內,工人們迎著初夏的晨光摘果、除草、控制大棚溫度……佟欣說,現在園區已有棚室56棟,共種植了香瓜、油桃、草莓、櫻桃、菇娘等各類水果,其中櫻桃大棚28棟,栽植櫻桃樹2000多棵。以租賃方式經營的盛紅櫻桃采摘基地內最長的櫻桃樹有8年樹齡,從5月中旬開始,櫻桃便進入成熟收獲期。

山莊路邊栽植的小苹果樹,接出純野生綠色小苹果

  人間芳菲尚未盡,亭亭蓮花已盛開。美麗的蓮花濯盡清漣而不妖,發展的蓮花佔盡先機而不驕。『鄉村振興和發展永遠在路上,我們共產黨人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記為人民服務的使命,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在通往幸福生活的路上不斷奮進,讓群眾的生活越來越美好!』蘇放說。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