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馨苑小區裡的暖心故事——
廢棄水房子,成疫情防控避風港
全媒體記者 李海軍
綏化的老舊小區很多。走進位於民和西街的春光馨苑小區大院,整潔有序的環境、健全完備的設施讓人眼前一亮,這個建於2006年、至今已經歷16年滄桑的老小區,能有這樣的環境,和井然有序的狀態,全都歸功與於業主委員會全體成員和小區業主群群主的努力,一處廢棄多年面臨坍塌漏水的舊水房子,成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避風港。
其實這個小區在三年前並不是這個樣子。它和許多老舊小區一樣,庭院裡的綠化等基礎的服務設施變得破爛不堪,讓很多在這個小區居住的業主很煩惱,提起來就抱怨不已。2019年,由社區主持為小區依法定程序選舉組建了一支由一群熱心公益、執著堅守、傾情奉獻的黨員乾部組成的業主委員會隊伍,纔有今天的和諧景象。業主委員會成員們犧牲個人利益,熱心小區的公益事業建設,無怨無悔地擔當起了小區居民的排頭兵、主心骨。為小區美化和建設,他們溝通物業服務部門,出資、出力與正豐物業系統共同開啟小區建設,纔有今天的好環境:車輛停放有續,普法宣傳展板多樣化,綠化樹木增加,安防設備新添,節日照明落實等等。
小區的業委會主任盧春友更是無私奉獻。為了小區環境的改善,讓居民能享受到更好的宜居環境,業委會成員們與小區業主群的群主,千方百計擠時間為業主們服務。並自掏腰包進行美化小區。從開始業主委員會的班組人員只能站在寒風凜冽的戶外召開小區完善的辦公會議,到現在把小區的廢舊水房變成業主委員會應急辦公室,解決業主委員會的工作場地,更從長久疫情常態化管控布局,實現物盡其用,服務疫情常態化管控工作,讓醫護人員能不風吹日曬開展核酸采樣工作。這當中工作難度很大,甚至還遭到很多不明事理的業主的埋怨和不解,還好業主委員會的成員們團結一致,不畏艱辛一直堅守到現在,纔有了小區今天的模樣。
業委會成立之初,就牽頭與物業公司訂立了新物業服務合同,每個條款都緊扣政策法規,對物業服務內容做出全面詳細的明確規定。經過多次與物業公司的對接洽談,物業服務有了很大改善。
業委會主任還定期召開會議,集中學習物業法規和物權法,通過觀察隨時隨地列出物業服務改進清單提交給物業公司。業委會成員每日輪流在小區院內巡查,督促保潔員清潔樓道、運送垃圾,晚上協助門衛保安值夜班,共同排查治安隱患。業委會還定期組織居民參加小區綠化,清理衛生死角,倡導居民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不隨地亂扔垃圾、不亂停車輛、不在綠地栽蔥種菜等等。在廣大居民的配合下,小區環境優雅宜居。每到春夏秋三季,迎春花、山櫻桃花、刺梅花、丁香花等多個花種盛開不敗,花香飄到院裡的每個角落。
為了更好地為業主們服務,小區還建立了業主群,將所有業主都拉入群中,誰家有事,只要在群裡發個消息,鄰裡相互協助解決。春光馨苑業主群群主田先生也投身其中,出資金、出勞動一同配合業委會工作,並承擔起應急辦公室的日常維護管理工作。
近幾年疫情肆虐,2021年之前,居民們做核酸檢測,都是在寒風或酷暑中排隊。業委會看到眼裡急在心上。為了給居民提供一處冬暖夏涼的核酸檢測等防疫場所,盧春友和業委會成員用6個月時間在小區和業主群裡公示,邀請全體業主出資改建,但無人參與無人出資。無奈之下,業委會征求大有街道、奮斗社區及物業服務中心等部門意見並獲得支持,由業委會成員們自己籌措一部分,邀請群主籌建參與共集資金近3萬元,將院內廢棄多年、幾近坍塌的水房子整修一新,作為業委會應急辦公室,這個場地的投入使用,為疫情防控中的核酸檢測等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極大便利,小區業委會成員也告別了『顛沛流離』的辦公狀態。
為了提高業主們的法制意識,盧春友和業委會的副主任劉先生、委員趙先生、畢女士等還自掏腰包,在小區很多顯眼處,設置宣傳展板,將《物業法》《物權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疫情防控常態化的7要素》的有關條款寫清寫明,讓業主們在小區遛彎時就能看到學到,入心入腦。
由於業委會就是一個公益組織,沒有資金來源,上面說的這些事,除了業委會的四處『化緣』外,都是業委會委員們自己掏腰包。
業委會把小區安全問題擺在首位,針對小區車輛亂停亂放的問題,業委會還協調物業部門,在小區內合理劃定了若乾停車位,使小區實現了有序停車。
經過三年多的精心管理,春光馨苑小區院落整潔、芳草萋萋、秩序井然。如今,業主們的滿意度在不斷提高,廣大居民們也像愛自己家一樣愛護著院內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雖然他們的工作拿不到一分錢的回報,甚至自己每年還要向小區貼錢,但他們感覺挺有意義。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為他人、為社會奉獻一點,本身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