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奎畜禽糞污實現村收集、鄉選址、縣處理
解決一個難題 化肥減了地力增了
東北網綏化4月7日訊 ( 特約記者 崔硯澤 ) 春耕時節,望奎縣東郊鎮廂蘭五村養殖戶周海每隔幾天都要開著電動小三輪來到村口,將家中9頭牛產生的糞便倒進屯外糞污收集點的乾糞池內。周海說:『以前牛糞就堆在院子裡,佔地方,還有臭味,這乾糞池子可方便了,把糞便都收集到一起了。』
作為全國首批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望奎全縣糧食種植面積252萬畝,生豬、黃肉牛、山綿羊、家禽飼養量分別達到198萬頭、11.2萬頭、12.5萬只和1150萬只,畜牧養殖量大,糞便產生量多。如何高效實現種養結合?有效處理牲畜糞便是縣裡亟待解決的難題。望奎縣借助綠色農業種養循環試點和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建設的有利契機,著力構建糞肥資源化利用種養循環新模式,破解畜禽糞污『出口』難題,將村屯環境整治、糞污還田、黑土地資源保護等項工作有機結合,同步高效推進。
畜牧業中解決『糞』難題,實現資源化利用,促進綠色發展,黑土地實現一『增』一『減』。『增』的是土地地力和效益,『減』的是化肥量。一方面可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使土壤板結變蓬松,『鎖』水能力更強,實現黑土地長期效益;另一方面還可以推動化肥減量,提高農產品品質和產量,使養殖戶、市場主體、種植戶形成利益共享『閉環』。
『村收集、鄉選址、縣處理』是望奎縣開展糞肥專項整治行動的具體打法。首先,各村負責將屯收集池內發酵的畜禽糞便進行清理,並將糞便統一集中堆放在屯外。鄉鎮挑選養殖量較大的村屯,在遠離居民區、河流、水源地500米以上的一般農田或廢棄地,確定糞肥堆漚場地。望奎縣農業農村局將集中收集的糞便運輸到漚肥場,利用作物秸稈和糞便按比例混拌,再進行180天的二次發酵,秋後統一拋撒還田。
該縣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股負責人那宏宇說:『糞肥資源化利用種養循環新模式不僅有效改善了環境,還可以使畜禽糞便得到合理利用,把糞源變成資源,可謂是一舉兩得。』
科學化、長效化的糞肥資源化種養循環新模式不僅深受廣大村民和養殖大戶的青睞,也廣泛運用於望奎縣各大聯社和各大種植合作社,龍薯聯社就是該模式的受益群體之一。『今年聯社耕種的土地面積是2.25萬畝,3月份以來,我們在所轄區收集了2萬立方米的畜禽糞便,采取集中堆漚的方式進行發酵處理。秋收後,用大型農機具進行集中還田,將提高耕地有機質含量和農作物的品質。』龍薯聯社生產負責人唐文學介紹。
目前,糞肥資源化利用種養循環模式已在全縣高效推行,望奎力爭在五年內使全縣耕地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0.2~0.5個百分點,化肥減量達到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