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綜合

蘭西:紅色故事眾人講 老區精神代代傳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3-30 字體:

王亞義  全媒體記者  廉 紅
 

  春風勁吹,殘雪消融。蘭西縣休閑廣場和旅游景區人頭攢動,令人心弛神往的不僅僅是春光,而是紅色宣講員們聲情並茂地講述著在烽火連天的戰斗歲月裡,這片熱土發生的動人故事。

  這是蘭西縣學習宣傳老區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讓老區精神千秋萬代永遠流傳的一個側面。

  蘭西縣老促會深入學習宣傳踐行老區精神,結合本地實際部署具體工作,組織老促會系統參觀蘭西縣黨史學習教育展室、蘭西縣抗日戰爭史展館、蘭西縣《永葆初心跟黨走》書畫展、瞻仰烈士陵園,對革命烈士緬懷,感受紅色印記。在不斷拓展內容的基礎上,探索形成系列富有創新性的學習方式、學習載體,把書本學、實際學、現場學結合起來,全系統學習踐行老區精神蔚然成風。

新時代『閃爍』紅色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蘭西的抗聯部隊同人民群眾一起浴血奮戰14年,創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有10個村被確定為革命老區。這片熱土黨史故事多、革命先烈多、紅色資源多,是老區精神的集中體現和生動縮影。

  要讓老區精神不斷植入心中,融入血脈,灌注到乾事創業的行動中,轉化為擔當作為的強大動力。蘭西老促會組織編寫了以抗日戰爭為主題的《彩虹在血花中閃爍》一書。這本書共分15章、92節,近20萬字,一頁頁翻看,生動感人的故事讓人情不自禁心潮澎湃。特殊的視角、打動人心的細節,著力將個人的生命軌跡與國家的民族命運緊密融合,尋著歷史脈絡,勾勒精神譜系,重現靈魂深處的鮮活故事,使老區精神『活』起來、老區人物『亮』起來、老區基因『鮮』起來,深挖紅色資源,培根鑄魂。此書已由華夏文學藝術出版社出版。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為此書作序,現在,這本書已成為蘭西各級黨組織、黨員和群眾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革命薪火,讓老區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奪目光芒,迸發出鄉村振興的磅礡力量。

宣講員講述紅色精神

  『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

  『我們的家園,安居樂業,風調雨順,那是烈士的生命浸潤的芬芳……』分布在全縣9個鄉鎮的10個老區村已率先開展創建紅色文化村活動,聘請『五老』紅色故事宣講員20名,革命老區史青少年宣講員10名,在清明節、『五一』『六一』、烈士紀念日、國慶節等重要節慶、節點向廣大中小學生、社會群眾宣講蘭西這片土地上發生的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生生不息傳萬代。

  在蘭西縣老促會的協調下,紅色故事宣講員們深入到各類培訓基地、旅游景區,以及機關團體學校講紅色故事,讓英雄事跡傳遍城鄉大地。

  縣委黨校、武裝部民兵訓練基地、婦女培訓實訓基地、巾幗大講堂、縣農建校、縣烈士陵園管理處等紅色文化傳承教育基地,紅色宣講員們有了宣講陣地,他們還將紅色故事在老區文化牆上圖文並茂地形式展出,多種載體傳承弘揚『老區精神』,形成多部門聯動、相互支橕、相映成輝的宣傳機制。

  縣老促會與縣教體局、縣委黨校、縣關工委等單位深入推進『紅色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機關、進軍營、進社區、進企業、進圖書場館』和『創建紅色文化村』等工作,為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種下紅色的種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目前,蘭西縣第二小學、臨江鎮東風中學『創建紅色基因示范校』『創建紅色法治基因示范校』的經驗已在全縣教育系統推廣。

  他們協調縣婦聯做好深入『關愛老區婦幼』項目,向省婦聯爭取『家風家教陣地建設項目』款10萬元,引進現代設備宣傳黃崖子村『喬家大院』的喬翰林、喬德富寧可犧牲也不做漢奸的紅色家風故事,制做短片播放宣傳。同時,進一步充實完善該村雷鋒紀念館,弘揚老區精神。

『老區牌』傳承紅色基因

  蘭西,山水環繞,景色宜人,依據紅色資源著力打造特色品牌,打好『老區牌』,推動『紅色+鄉村旅游』『紅色+集體經濟』『紅色+庭院經濟』等模式,建設全國知名紅色旅游目的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和紅色基因傳承發展新樣板。

  縣老促會在深入10個老區村調研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和梳理調研成果,及時向縣委、縣政府提出推進老區村振興發展的報告建議,得到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肯定,使調研成果轉化成新應用。黃崖子紅色新村打出『綠色品牌』,探索了特色發展之路。紅光鎮義發村,在產業鏈上謀發展,探索了共同富裕之路。平山鎮復興老區村發揮人纔優勢,探索了高質量發展之路。臨江鎮富河老區村推進土地托管調研,探索了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之路。成為『全國旅游扶貪示范項目』『國家3A級景區』,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文明村』,打造了全國民俗旅游文化靚麗名片,這些實踐成果得到省和中央級新聞媒體特別關注,東北網、中國志區網以及《黑龍江革命老區》《中國老區建設》等媒體都予以特別報道。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