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霍永祥
春節剛過,肇東市澇洲鎮成龍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車成龍就忙了起來,加工車間的生產線『馬不停蹄』趕制訂單大米,經過去雜、脫殼、拋光、色選等工序,帶著黑土地特有米香味兒的大米『新鮮出爐』。
『我們合作社「定娃娃親」大米有很多,在北京、沈陽、杭州、南京等城市很受消費者歡迎,借助濃濃的年味,爭取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來個首季開門紅,帶動更多的農民實現增產又增收。』車成龍信心滿滿地說。
立春時節,春的訊息激活了肇東市黎明鎮乾部群眾齊心推進鄉村振興的熱情,一幅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走進黎明鎮長富米業的谷物加工車間,看見六七名婦女臉上洋溢著喜悅,正在給已經脫粒、篩選後的有機小米進行裝袋、打包、裝箱。『這批以優質谷子為原料生產出的小米品質好,顆粒飽滿、口感醇香黏稠,非常受消費者歡迎,銷售額可達800萬元左右。』黎明鎮長富村俊龍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俊龍說,他們合作社去年采取『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經營土地面積3000多畝,其中流轉28家農戶土地800多畝,成功趟出一條創新發展的新路子,形成了上接市場,下帶農戶的農業生產格局,年加工小米、大米、雜糧等有機農產品近萬噸,遠銷北京、上海、哈爾濱等大城市,成為村民致富的『聚寶盆』。『我家30多畝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不但可以旱澇保收地拿到流轉土地所得的租金收入,又能騰出時間到合作社打工掙錢,一年能賺3萬多元錢,這比自己種地掙的錢還多。』長富村農民董艷麗高興地說。
近年來,為打造獨具地方特色的小米產業,做大做強『長富小米』區域品牌。黎明鎮通過重點扶持、典型引路、抓龍頭企業等措施,逐年擴大綠色谷子種植面積,做好提質增效大文章。並依托『長富小米』特色品牌,打造『長富小米』產業園,進行統一種植、統一收獲、規模經營、抱團發展。『我們鎮現有谷物、雜糧特色種植合作社9個,種植谷物雜糧1萬餘畝,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馬來西亞等國家,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持續動力源,取得拉長鏈條效益高的好效果。』黎明鎮副鎮長黃海說。
據了解,『肇東小米』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一年一茬作物種植的谷子具有品質好、綠色無公害,讓黎明、五裡明、裡木店、姜家、五站、明久等16個鄉鎮的農民嘗到了『甜頭』,榛柴崗、鹼香、熙旺、鑫圍、黎明香谷等具有顯著區域特色的有機小米,暢銷北京、廣東、上海、河北以及東北三省100多個城市,並在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農博會和哈洽會上屢獲殊榮。經審定,肇東市地理標志產品『肇東小米』品牌價值17.59億元。
一部手機、一個支架,成為肇東市盛禾谷記食品加工部農民致富的『新農具』,通過線上接單、線下發貨,為小黏豆包『蒸』出增收新渠道。1月17日,村民王洪霞和幾個同村姐妹一邊嘮著家常,一邊熟練地包著黏豆包,她們在歡聲笑語中增加了經濟收入。『我們從一入冬就開始在這裡用手工包黏豆包,由冬閑變成了冬忙,一小時能賺10元錢呢。』村民王洪霞喜滋滋地說。
借助電商平臺和聯系在外發展的域內能人等方式,黏豆包走出『深閨』,遠銷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裡木店鎮金山村的黏豆包『闖』出了大名堂,村民們放棄『貓冬』而是忙著制作黏豆包賺錢。『我們在保證黏豆包質量和傳統手工藝的前提下,有了自己的品牌商標。由於手工制作的黏豆包更加柔軟、細膩、筋道,線上線下回購率非常高,包黏豆包的婦女也增加到15人,日產黏豆包200箱左右,十分暢銷。』肇東市盛禾谷記食品加工部部長楊連晶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如今,特色農產品產業通過『合作社+農戶』『企業+農戶』『家庭農場+農戶』等模式,在肇東市22個鄉鎮186個行政村不斷蓬勃興起,一箱箱特色農產品『飛』往全國各地,帶動農民多渠道增收,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