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事達『零農殘』新技術喜結『碩果』
『長粒高鈣低糖大米』獲兩項國家驗證
全媒體記者 陳駒
金秋十月,金事達集團喜報頻傳——他們推廣的國家農科院最新科技成果『零農殘』種植配套技術方案在綏化市部分市縣的推廣試驗田裡,無論是蔬果還是糧食,全部獲得豐收,產量均超過傳統種植模式;而且利用『零農殘』技術種植的『長粒高鈣大米』月初順利通過了『SGS』509項農殘檢測和國家大米營養成分檢測。這為金事達集團繼續大面積推廣這項新技術奠定了基礎、堅定了信心。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黑龍江金事達集團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以承擔『中國飯碗』和『壓艙石』為己任,今年春天,將國家農科院最新科技成果『零農殘』在綏化部分市縣推廣試驗。
據中國農科院資劃所金事達新型肥料研發中心成果轉化基地主任范友介紹:零農殘技術,打破了傳統的有機種植模式,減少殺菌劑80%以上,減少殺蟲劑50%以上。全程從種子處理、育苗、基肥和追肥衝施肥的科比配制、葉面肥的補充調控,綜合立體配套措施,可達到高產、高質、高抗、高安、高效,『一利兩安』,既讓農民受利,又保證食品安全、國家糧食安全。
春種科技,秋收碩果。今年參與『零農殘』技術推廣試驗的菜農和稻農們,品嘗到科學種田的果實,個個笑逐顏開、贊不絕口。慶安縣溢農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艷平告訴記者:剛開始,他們對金事達推廣的『零農殘』技術半信半疑,采取試試看的心態,從承包的40公頃稻田中拿出10公頃,種植了『長粒高鈣大米』,整個田間管理過程由鄭戈利老師全程跟蹤指導服務,產量遠遠高於其它地塊的水稻,讓他們感到很欣慰。更讓他們驕傲的是,他們在這塊地生產的大米,被公司送往國家機構進行營養成分檢測,幾百項指標全部達標。
綏棱縣上集鎮平安水稻種植合作社種植的『長粒高鈣低糖大米』,在『SGS』509項農殘檢測中,幾百項農殘全部低於國家規定標准。合作社負責人劉樹成不無遺憾地告訴記者:『今年種植戶對新技術存疑,沒有完全按照技術規范操作,沒想到效果還這麼好,公頃產量達到9噸多,高出了春天簽約產量,大家心服口服。明年我們要完全按規范操作,公頃產量10噸肯定不成問題。』
為誰辛苦為誰甜?看到農民豐收後的笑臉,金事達集團董事長范友略顯疲憊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民以食為天。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得飽已不再是人們的主要需求,吃得安全、吃得好纔是人們的心願。所以,食品安全已被國家管理部門和消費者高度重視,三減被國家列入農業生產標准和要求中。作為農業科技企業,我們擔負著既要保護「中國飯碗」、做好「壓艙石」,又要保證食品安全的重任。』范友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