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綜合

肇東:『牆繪』藝術讓鄉村顏值內涵雙提昇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9-30 字體:

  東北網綏化9月30日訊 ( 霍永祥 )       『大學生把咱農民慶豐收迎國慶的喜悅繪制在牆面上,不僅有豐產豐收的玉米、水稻、谷子,還有屋檐下懸掛的紅辣椒、大蒜,更有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活幸福的新圖景。』連日來,肇東市裡木店鎮鄭義村農戶在朋友圈爭相『炫耀』,村裡牆上有畫了,村屯變靚了,為農家田園帶來別樣的浪漫氣息。

  秋意漸濃,肇東市裡木店鎮鄭義村牆體『動起來』。9月21日,肇東團市委聯合綏化學院特殊教育學院『潤物無聲』大學生牆體彩繪志願服務隊,來到鄭義村讓原本老舊單調的牆面換上『新裝』。24名師生結合村容村貌,圍繞農耕文化與鄉村振興等主題,將顏料調成玉米的金黃、蔬菜的碧綠、花朵的五顏六色,把辛勤勞作的農民、黃燦燦的玉米棒、現代化的大農機、整潔秀美的鄉村庭院從『紙上』搬到『牆上』,為鄉村風貌增添了幾分詩情畫意,讓鄉村既有顏值又有內涵,進一步激發了農民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風景『上牆』,群鶴『入畫』。在黎明鎮太和村牛營子屯的民宿農房前,16名師生化身『鄉村美容師』,以舊牆為畫布,或蹲或借助梯子板凳,專注地揮舞手中畫筆與刷子,繪制出『綠水青山』文化牆,為鄉村特色農旅文旅深度融合添新動能,持續為民宿發展添熱度,讓鄉村勁吹文明新風,讓農民既富『口袋』也富『腦袋』。為把千鶴島濕地『招牌』東方白鸛畫『鮮活』,師生們從前期精心勾畫線條輪廓,再到細致填充斑斕色彩,將藝術創意融入鄉村肌理,讓原本略顯陳舊的農房牆體煥發出蓬勃生機,一幅幅融合千鶴島濕地生態與現代藝術審美的彩繪壁畫躍然眼前。學生用色彩明快、栩栩如生的靈動筆觸,勾勒出群鶴翩躚、碧波蕩漾的濕地美景;更發揮特有的韌勁,從早畫到晚,反復用手語溝通,手劃破了、衣服髒了,卻沒有一個人掉隊,把豐富多樣的鶴姿與生機盎然的自然元素,用『生態+文化+旅游』的創新方式表達,不斷刷新鄉村『顏值』新擔當,達到『小創作、大景觀』效果,為鄉村旅游增添新亮色,贏得村民們的一致好評。『自從這個「牆繪」完成,大家都說很有視覺衝擊力,慕名而來拍照的人有許多,帶動我生意都比以前紅火了。』附近便利店老板王海笑得合不攏嘴。近年來,黎明鎮依托千鶴島濕地3A級景區,推進『一村一品』建設,著力培育觀鳥攝影、民宿體驗、生態研學等鄉村文旅新業態,並將『牆繪』打造成倡導文明理念的新窗口,在潛移默化中滋潤群眾的精神土壤,不斷刷新人居環境『底板』,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據了解,綏化學院特殊教育學院『潤物無聲』大學生牆體彩繪志願服務隊,是一支全部由聽障大學生組成的隊伍,在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的路上,用手上彩筆,畫出了志願服務的新亮點,真正讓優質資源走進田間地頭、融入村民生活,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學生們用彩色的顏料與畫筆,以「牆繪」為載體,搭建起與世界對話的橋梁,跨越溝通的界限,用「小牆繪」傳播「大文明」,把紅色故事、孝親敬老、鄉風文明、筆墨山水等內容呈現在鄉村牆面上,潤物無聲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明新風。』孫彪老師介紹。

  如今,肇東市一幅幅展示糧食豐收、蔬菜豐盛,反映鄉村風貌、百姓生活,充滿黑土地藝術元素的牆繪,實現了一牆一風景、一牆一文化、一牆一特色的新局面,成為吸引農民駐足觀看的亮麗風景線,發揮增顏值、提氣質的作用,起到了傳文化、育新人的效果。『我們將與綏化學院等高校持續加強合作,將共建品牌做深做精。通過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動員優勢和青年人纔智力優勢,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昇行動,深化鄉風文明建設,「牆」勢出圈「繪」聚流量,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更多新動能。』肇東團市委副書記李彤說。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