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奎縣依托G203國道綏沈公路推動鄉村振興紀實
□ 程偉 鄭賽男 全媒體記者 沈雪

這是縱貫松嫩平原腹地的G203國道綏沈公路,如長長絲帶舒展於沃野村落間,用四季油彩繪就了魅力的水墨丹青,似錦如詩。
這裡是『雙龍城』望奎縣,44.9公裡綏沈公路貫穿全境,牽動幾百公裡鄉村公路匯集成網,承載起振興發展的風骨,如歌似畫!
作為松花江流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縣,望奎獲得了『中國瘦肉型生豬之鄉』『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等殊榮;以省級非遺『江北派』皮影戲為代表的黑土文化底蘊深厚,享有『中華詩詞之縣』『中國書法之鄉』美譽;紅色旅游、生態休閑與滿族風情交織融合,成為『最美中國·生態旅游目的地城市』『最美中國·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築牢『黃金道』,延展『富美網』。以路興業活貿、依路強縣富民,望奎縣依托過境國道公路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筋勁骨,釋放出產業強、生態美、文旅興、百姓富的全價活力。
交通動脈昇級:發展瓶頸華麗轉身變『黃金通衢』
曾幾時,望奎域內縱橫交錯的河網加之季節性翻漿的土質,致使綏沈公路望奎段多為坑窪顛簸的『搓板路』,一縣通四方的區位優勢湮沒滾滾煙塵中。物流成本高居不下,運量下滑,導致種養『車間』規模銳減、農產品加工乏力、市場購銷受阻。
近年來,綏化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強力推進道路交通建設發展昇級。望奎縣委、縣政府緊扣『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目標,科學規劃,全力攻堅,協同化治理與生態化建設雙軌並進。市縣兩級交通運輸部門以『打通區域發展大動脈』為使命,精致施工、強化配套、完善機制、精細管護,打贏了高質量建設、生態化修復、標准化昇級『黃金通道』的總體戰。
質量是基石。經系統性昇級改造,攻克了軟基處理、跨河築路等技術難題,根治了沈陷頑疾。針對衛星鎮南K27+800—K29+400長下坡這段『事故黑點』,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聘請省設計院專家會商制定方案,投入專項資金綜合整治地質病害——挖除1.8米病害土層,換填砂礫與級配碎石築牢基礎;鋪設20厘米鋼筋混凝土+11厘米瀝青混凝土復合路面,增強剛性承載力;同步構建立體排水網絡——山體側新建775米碎石盲溝疏導地下水,修築775米排水邊溝攔截地表徑流,山腰設置3道急流槽消解『?牛水』衝擊。
路通更需安全。建立『路長+專職巡查員』常態化長效化防控制度,形成人工監測與邊坡位移傳感器、高清監控物聯設備的雙重保障,風險響應時效壓縮至30分鍾。建立健全應急機制,形成『排查—治理—監測—應急』全鏈條閉合管理體系。對全線7座橋梁實施專業化『健康監測』並完成病害修復,全部評定為安全可靠的二類橋。全線更新智能標線、波形護欄等安防設施300餘處,實現動態隱患實時清零。
路暢景更美。44.9公裡的路段,沿線栽植了30萬株波斯菊、孔雀草等綿延綻放,形成斑斕的生態廊道。車行花海,移步換景。昔日44.9公裡的『梗阻路』通過改造成為雙向四車道的二級公路,成了風景路、生態路、富民路,承載著人民群眾美好願景,釋放出了『暢』與『安』的動力。
G203國道綏沈公路望奎段途經衛星鎮、火箭鎮、望奎鎮、先鋒鎮等,成為綏化北上南下、聯動黑吉兩省的樞紐,加速融入哈爾濱『兩小時經濟圈』,從望奎縣城至綏化市區由2小時縮短至40分鍾,帶動農業、文旅等產業發展,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力。
加快融入都市經濟圈:培植哈爾濱市的『後菜園』
一條路激活了一方經濟。縣委、縣政府科學規劃,相關部門有力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示范引領,『公路+特色農業』承載綠色有機食品瓜菜從田間加速流向市場,形成『路衍經濟』閉合生態鏈。
隨著哈北高速公路、綏大高速公路建成並與綏沈公路無縫連接,精准串聯起衛星鎮萬畝果園、望奎鎮葡萄園、蓮花鎮櫻桃園、火箭鎮香瓜基地等核心產區,特色經濟基地直通哈爾濱、沈陽等地市民的消費餐桌。近年來,公路邊的特色農業種植基地『擴軍增容』,結出了『致富果』『綠色菜』『甜蜜瓜』。高速安全的物流搭建起寬闊的市場銷售通道,火箭鎮香瓜『清晨采摘、午抵哈市超市』,銷售價格每公斤上揚1元,損耗率下降30%。圍路經濟效益催生復合型農業生態鏈,便捷交通引爆『采摘體驗』式休閑度假業態,沿線果園年均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農民戶均增收超萬元。『訂單農業』『定制果園』等新模式蓬勃興起,今年暑期,東郊鎮廂蘭五村葡萄園日均游客200人次。
因路富鄉村,從田間到餐桌,從果園到市場,公路成為望奎縣農民增收的『快車道』。
強勢昇級農業經濟帶:打造優質糧畜品『加工場』
望奎縣委、縣政府不斷放大資源稟賦,依托公路帶賦能全產業鏈向高精尖發展。坐落在綏沈公路北側的雙匯北大荒食品有限公司,是綏化域內較早、縣內第一家生豬精深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150萬頭,是東北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依托公路培育『直線養殖-精深加工-冷鏈運輸』閉環式的農業產業化鏈條,從最初的生鮮豬肉等四大類產品發展到精制火腿、潤口香甜王、福美火腿腸等系列產品;投資2000萬元建設物流配送網絡,投資3000萬元在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等地建立400多家銷售連鎖店,肉制品出口日本、吉爾吉斯斯坦及中國香港等國家地區,成為望奎縣最大的出口創匯企業。帶動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紛紛加盟,拉動公路運輸業蓬勃興起。生豬產業,使每個鏈條上的參與者分享公路交通帶來的『紅利』,賺得『盆滿缽溢』。借路興產業,公路成為望奎縣域支柱產業強勢發力的『暢行道』,邁步鄉村振興通途。
精致構築文旅融合鏈:建設休閑度假的『會客廳』
望奎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域內有妙香山旅游風景區、林楓故居博物館、滿族風情園、植物園、西窪荒濕地保護區,可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打造『公路+文化旅游』式的產業格局,成為近年來望奎縣文旅發展的探索創新路徑,將『散落的珍珠』串成『項鏈』,公路成了文旅集群化發展的黃金旅游鏈。
綏沈公路望奎段將平坦的鄉村公路集結成網,也將分散的旅游資源連接成三大文旅矩陣,公路『劈山』向上伸展,富有生態棲息的妙香山景區多了詩意與遠方——紅光寺悠遠的鍾聲與禪茶意境、『河口事件』烈士碑的紅色記憶、妙香山溫泉的氤氳氣息,與呼蘭河夕照交織成美輪美奐的丹青。向北而行,走進縣城的國家AAA級滿族風情園,鑒賞著薩滿圖騰與魚皮技藝,仿佛置身於歷史長廊,切身體味著清史的幽遠;駐足林楓故居,觀瞻老一輩革命家的奮斗足跡,深諳了其堅守初心使命的深刻含義,也明晰了故居年接待研學團隊超3萬人次的要義;漫步45萬平方米生態植物園,花草繁盛、蝶舞蛙鳴,置身綠蔭如蓋中,美哉快哉!再向西北行至西窪荒濕地,這裡是145種鳥類的樂園,於落日時放眼稻田,放空身心,徜徉的心緒也如鳥兒飛翔。
公路通,文旅興。2019年至2024年,全縣年游客量從35萬人次躍昇至8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5億元。沿線農家樂、民宿如雨後春筍,妙香山旅游區的村莊依托旅游服務就業率增長40%。擦亮『中華詩詞之縣』『中國書法之鄉』的文化品牌,推動文化元素與優質農產品進行生動融合,推出詩詞主題文創產品,農產品附加值提昇了20%。
依路美文旅,公路成為望奎縣文旅融合發展的『興旺道』,持續釋放出疊加效應。
聚焦未來規劃:『黃金道』到『富美網』的轉身
車行綏沈路,黑土繪新卷。這條延展在龍江黑土地上的公路,書寫著『因路而富』的民生答卷、『因路而興』的產業宏圖、『因路而美』的生態詩篇。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從『交通線』到『經濟帶』,綏沈公路望奎段的昇級蛻變,是交通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望奎,正全力打造特色生態農業、文旅融合發展為一體的示范路,在公路上按下鄉村振興的『快捷鍵』。
按照黑龍江省總體交通規劃藍圖,望奎縣將持續深化『交通+產業+文化+生態』的融合發展路徑,整合綏沈公路望奎段沿線旅游資源,集成打造『紅色研學+文化體驗+生態觀光』精品旅游線路、『農業觀光+科普教育+親子游樂』農旅融合路徑,吸引域外人群『紛至沓來』;推進公路沿線物流節點建設,完善冷鏈運輸設施,讓特色農產品更快地『出村進城』、走出縣門『湧入市場』。
一條公路連接交通網,激活了一片熱土、帶富一方百姓。全力築牢城鄉暢行通道、鄉村振興基石,為『三農』發展書寫更美好的交通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