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市老區建設促進會
近年來,海倫市老促會始終把深化老區宣傳工作列為第一要務。特別是今年,緊緊抓住抗戰勝利80周年這一節點,堅持高揚紅色旗幟,探索創新宣傳路徑,多層面、全方位、立體式全力推進,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加快鄉村振興賦能聚力。
在著書立說上配套昇華:強化紅色印記的感染力
完善紅色史書的配套編寫與發行,深化理論浸潤:到目前,已編發了海倫老區的系統史書《海倫市革命老區發展史》、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和歷史重大事件的《抗日英雄在海倫》、普及老區知識的簡讀本《你知道嗎——海倫老區歷史上的那些人和事》、經過挖掘和考證的現存抗戰時期遺址遺跡紀實《永不磨滅的紅色印記》、對海倫抗戰初期到新生政權建立起關鍵作用的三大英傑專著《抗日名將馬佔山》《雷炎烈士傳記》《舉家抗日的一代英傑顧旭東》和《顧旭東傳》。
探索文創之路,增強作品的可讀性和感染力:今年在歷史作品編寫中,積極探索了由原形態的敘事+議論寫史向文學藝術創作的昇華,組織編寫了《千秋正氣,萬古雄風》——紀念雷炎烈士詩詞選和《碧血丹心》——海倫抗日戰斗傳奇故事選編。先後著書二萬餘冊,覆蓋了海倫城鄉各單位和全部老區村。
在豎標建館上鞏固提高:打造紅色教育有效載體
更新紅色標識設施:年初以來,對27個重點老區村的大理石村標重新描紅,117個老區村辦公室的鋼質門牌、4個老區村的鋼架或石雕大門和7處紀念碑得以刷新,5處展室(展館)增加實物、更新版面、美化環境。
發揮展館教育功能:雷炎烈士紀念室現已接待各級領導、機關乾部、學生、社區居民及社會團體等參觀260多場、11200餘人次,印制發放《雷炎烈士傳記》11000冊,獲得各界好評。今年8月4日,綏化日報社記者專門走訪了東林鎮鎮東村的顧旭東展館,對該展館給予深有體會的好評,並在《綏化日報》發文稱:『在抗日戰爭勝利80年後的鎮東村,仿佛還能看到顧旭東一家在烽火中奔波的身影,他們用生命守護家園的壯舉早已融入這片土地的血脈,激勵後人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這兩個展室(展館)現已成為海倫市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傳承抗聯精神、老區精神的重要載體。
在宣傳方略上多元創新:拓寬紅色文化傳播路徑
開設媒體專題專欄:在海倫電視臺和海倫網上開闢『銘記抗戰歷史,致敬抗聯先烈』『老胡說海倫』專欄,對趙尚志、李兆麟、雷炎等15名在海倫戰斗過的抗日英雄事跡進行專題宣講。市老促會特約通訊員胡太祥主講的『老胡說海倫』至今已播放300期,其中《克音河畔冰凌花》《顧旭東傳》《揭秘『731』》等深受廣大群眾的好評。
制作主題專題片: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先後錄制以幫扶、支持老區建設為題材的《老區花開別樣紅》《戰地黃花分外香》兩部專題片。現在正著手籌備錄制一部反映鄉村振興的專題片《鮮花盛開的地方》,使英烈故事家喻戶曉。
舉辦重大節日節點紀念活動:今年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海倫市老促會配合團市委、教育局在雷炎烈士紀念廣場的雷炎紀念碑前,舉辦了市內中小學生參加的清明祭英雄千人祭掃活動。市委副書記陸洪艷親自參加並做了重要講話。
打造紅色研學與宣講平臺:市老促會聯合電視臺與陳家店林場等單位共同打造紅色研學之路,使紅色遺址遺跡標識上線進點。同時在全市開展青少年紅色革命故事演講活動,已評選出3名推薦至省和綏化市的優秀典型。
配合媒體深度宣傳報道:協助海倫和綏化電視臺的《重走抗聯路》節目采訪海倫英烈展館,海倫市老促會副秘書長王忠顯全程為其解說。
發揮老促會婦工委的特有作用:聯合市婦聯,組織全市婦女乾部參觀海倫博物館、雷炎烈士展室、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素描展館,深入開展『銘記抗戰歷史,傳承紅色記憶』主題教育活動。
在工作機制上切實強化:構建協同推進保障體系
堅持統一領導和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形成多部門協同運作格局,是不斷深化老區宣傳的根本保障。海倫市老促會與市委宣傳部深入研究貫徹落實省和綏化市老促會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海倫實際,制定下發了《關於轉發中共綏化市委宣傳部、綏化市老促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老區宣傳工作的實施意見>通知》,對今後的老區宣傳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做出了重要部署,為新時代老區宣傳有機融入全市宣傳大格局之中,實現體系化、制度化推進,提供了有力保證。
成立統一領導組織,適時調整布局:成立了以海倫市委副書記為組長,市委宣傳部長為副組長,市委辦、政府辦、老促會、文廣新局、電視臺、婦聯為成員的領導組織,把老區宣傳工作納入市委宣傳的主渠道,為強化老區宣傳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橕。
組建專兼結合通訊隊伍,發揮骨乾作用:在老促會原有專職通訊員的基礎上,又聘請了市委辦、政府綜合組、宣傳部新聞組及有一定業務專長的新聞愛好者為全市的老區宣傳工作通訊員。並按省老促會的要求聘請了53名『八大員』。今年又在『八大員』中聘用7名老促會特約通訊員,形成了上下貫通的老區宣傳網絡。
打造多媒體陣地,擴大宣傳效應: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容量大、傳播快、影響范圍廣、表達方式多樣的優勢,不斷加大紅色宣傳力度,實現了報刊、電視、廣播、網絡上的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