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抗聯路(十一)
文/攝 崔倩寧 特約記者 張自峰 全媒體記者 陳俊杉 劉華鵬




8月14日,越過一個個山頭,穿過一片片樹林,我們來到了慶安縣大羅鎮東山村,這裡曾是青峰嶺東北抗日聯軍和東北抗日義勇軍的重要戰場和游擊根據地,他們曾在這裡艱苦生活、英勇奮戰。
進入東山村的青峰嶺抗聯紀念館,展示了抗聯在慶城的活動,展示了東北抗聯將士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以人民為後盾,以青山為依托,與日偽軍進行殊死斗爭的英雄事跡。根據講解員的介紹,抗聯第三路軍總參謀長許亨植在慶城縣與木蘭縣交界的青峰嶺與日偽軍戰斗中壯烈犧牲,時年33歲。1942年8月2日下午,許亨植帶領陳雲祥、王兆慶返回總指揮部密營,在慶城青峰嶺下少凌河畔宿營。次日凌晨,被日偽山林討伐隊隊長國長有發現,帶50多人包抄。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人,最終因寡不敵眾,在激戰中許亨植與陳雲祥壯烈犧牲。
在青峰嶺紀念館後,有一條用青石板鋪成的小路,順著山勢蜿蜒穿入林海。這條路被稱為『重走抗聯路』,是東山村紅色旅游的體驗項目之一,這條路巧妙地與此次采訪的主題不謀而合。順著青峰嶺山腳下的石階向上望去,那條承載著抗聯記憶的山路,像一條沈默的巨龍,從林間緩緩延伸,一頭紮進群山深處,將歷史的痕跡藏進每一道蜿蜒的曲線裡。
青峰嶺位於群山深處,山勢陡峭、林密草深,即便是如今鋪設了簡易步道的路段,仍需手腳並用纔能穩步前行。『當年抗聯戰士可沒有咱們這樣的運動鞋,穿的都是靰鞡鞋,遇上雨雪天,山路又滑又陡,摔跟頭是常有的事。』同行的講解員一邊撥開擋路的灌木,一邊向我們講述,『而且他們不僅要趕路,還要背著槍支彈藥、糧食藥品,負重行軍更是難上加難。』
走在樹林中,耳邊只有風聲、鳥鳴和我們的腳步聲,偶爾還能聽到枯枝斷裂的『?嚓』聲。難以想象,80多年前,抗聯戰士如何在漆黑的夜晚中摸索前行,如何在嚴寒中露營,如何在缺衣少食的情況下堅持戰斗。『冬天的時候,這裡氣溫能降到零下三四十攝氏度,戰士們沒有足夠的棉衣,就靠彼此依偎取暖;沒有糧食,就挖野菜、煮樹皮,甚至把皮帶煮軟了充飢。』講解員的話語,讓我們對腳下的山路多了一份敬畏。
走過了兩公裡的山路,我們終於抵達了此行的終點——許亨植犧牲地紀念碑。青灰色的紀念碑矗立在山坳間,頂端的紅星在林間微光中格外醒目,我們緩緩走上前,輕輕整理碑前的獻花,那一刻,山林仿佛也靜了下來,只有風穿過樹梢的聲音,像是在訴說著這位抗聯將領當年與敵人殊死搏斗的壯烈過往。
站在紀念碑前回望來時路,曲曲折折的山道隱沒在山林間,那不僅是我們腳下走過的兩公裡,更是許亨植等抗聯戰士用生命守護的山河軌跡。這次重走抗聯路,我們不僅用腳步丈量了山路的長度,更用心靈觸摸到了烽火歲月裡先烈們的信仰與堅守。這段在山林中跋涉的經歷,這份對先烈的崇敬,將永遠鐫刻在心底,時刻提醒我們:如今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唯有把這份抗聯精神傳承下去,方能不負先烈囑托,守護好這片他們曾用鮮血浸染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