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明水:鮮食玉米喜豐收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8-27 字體:

  東北網綏化8月27日訊 ( 郭芳伊 特約記者 高偉 )      8月18日上午,初秋的陽光灑滿大地,明水縣育林鄉示范村的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裡,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50多名村民穿梭在玉米田間,嫻熟地采摘著飽滿的鮮食玉米,構成了一幅生動的豐收畫卷。

  此次豐收的鮮食玉米品種豐富,包括綠糯619、綠糯269、糯9等優良品種。走進田間,一株株玉米長勢喜人,翠綠的葉片間,飽滿的玉米棒裹著層層苞葉,剝開苞葉,金黃的玉米粒排列整齊,散發著誘人的清香。村民們一邊采摘,一邊將采摘下來的鮮食玉米迅速堆放在一旁的四輪拖拉機車斗裡。二十多輛四輪拖拉機在田間有序穿梭,如同一條條忙碌的運輸線,將豐收的果實不斷運送到集中裝載點。到達裝載點後,再將玉米統一裝載到大卡車上,這些新鮮的玉米將很快發往訂單企業,進行深加工。據了解,此次人工采摘費用為每畝60元,四輪拖拉機的車費另行計算,這不僅保障了村民僱工的收入,也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

  示范村黨支部書記曹剛一直忙碌在現場,他一會兒指揮村民們合理分配采摘區域,一會兒協調四輪拖拉機的運輸調度,確保采摘和運輸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我們這個基地可不一般,它是我們村農業科技的「試驗田」和「示范窗」。』曹剛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笑著介紹。基地玉米都是訂單種植,基地主要示范鮮食玉米綠色集成標准化栽培技術,推廣深松深耕打破犁底層,合理增密,優質綠色鮮食玉米栽培技術、植保無人機技術、應用新型種衣劑、新型殺菌劑、殺蟲劑、農藥精准施用技術,對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進行示范。

  該基地由國松玉米合作社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楊國軍是當地有名的種糧能手。他介紹,基地總面積達510畝,得益於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模式,今年鮮食玉米的長勢格外好,畝產預計在3000斤以上。『我們采用水肥一體化與大壟雙行方式種植,和普通玉米相比,優勢太明顯了。』楊國軍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他種植的鮮食玉米每畝與普通玉米相比能多帶來200—300元的收益,510畝地算下來,總收益能增加十多萬元。這可觀的收益讓合作社的社員們都喜上眉梢,也讓周邊的農戶看到了特色種植的潛力。

  談到未來的發展,曹剛充滿信心:『今年的收成這麼好,市場反響也不錯,我們計劃明年將種植面積增加1000畝以上。同時,我們還會繼續引進和推廣更多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鮮食玉米的品質和產量,爭取和更多的訂單企業合作,讓我們的鮮食玉米走出明水,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隨著訂單農業模式的不斷成熟,種植戶實現從采摘到銷售的全鏈條無縫銜接,讓豐收的喜悅真正轉化為種植戶實實在在的收入。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