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麗 黑龍江日報記者 董新英
『現在玉米長勢是一葉、兩葉……五葉一芯,六到八片葉時啟動第一遍噴灌。』『沒錯,這兩天就得盯緊了。』近日,在綏棱縣靠山鄉富國村的玉米單產提昇示范園區,村乾部石長山正和縣農技專家確認水肥一體化系統的追肥時間節點。
近年來,農業科技成為綏棱縣保障糧食豐產豐收的重要支橕。該縣持續發揮各類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典型引領作用,推動傳統農業創新昇級,實現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的轉變。
在富國村這片黑土地上,一場變革正悄然發生。2024年,富國村首次引入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該模式將灌溉與施肥合二為一,為每株玉米定制『營養套餐』,真正實現『缺啥補啥』。盡管這是水肥一體化模式在園區的『首秀』,但作物單產的顯著提高,讓村民看到了現代農業的效果。
『今年我們把示范面積從150畝擴到300畝……』石長山蹲在田埂上,指著壟間鋪設的滴灌帶介紹:『去年?產潮糧30個水的達到了3.5萬斤,比普通小壟增產將近6000斤,我們這個玉米高標准種植示范園區運用了先進種植模式和先進種植技術,比如110厘米大壟雙行玉米栽培模式、水肥一體化滴灌模式等,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盛夏時節,走進綏棱縣上集鎮寶田村水稻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均高30厘米的水稻秧苗迎風搖曳、長勢喜人。年初,該基地成功晉昇為省級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從春耕到夏管,無人駕駛插秧機、無人機施肥、精准氣象監測系統等一系列智慧科技隨處可見,基地內的各項現代化設施為農業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據綏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磊介紹,全縣已有70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其中24個是今年新建的。『每個園區都是技術集成的「樣板間」,我們通過「園區示范+田間課堂」的方式,讓農民看見科技的力量。』截至目前,全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不僅涵蓋水稻、玉米、大豆等傳統作物,智能溫室加持的設施農業還推動了特色經濟作物的快速發展。如今,該園區正在推廣建設成為良種良法的試驗田、先進模式的示范區、科研成果的推廣站,綏棱縣正將『十四五』農業現代化規劃的『施工圖』,一步步轉化為黑土地上的豐收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