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7月22日訊 ( 王穎 ) 近年來,望奎縣結合各鄉村實際,創新理論宣講方式,活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村文化大講堂、農村戲臺等場所,打造『百姓舞臺』『飯後雜談』『幸福大院』等『小場景』,常態化深入農家小院、田間地頭、村屯廣場,通過聊天、嘮家常的方式開展移風易俗微宣講,以『小環境』解說『大形勢』,讓移風易俗宣講更接地氣、冒熱氣、有人氣。
後三鄉依托家風家訓長廊開展傳承好家風宣講,讓優良家風代代傳承;廂白滿族鄉後三村成立合唱團,用理論加文藝的宣講方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文明鄉風浸潤人心;東昇鄉利用每周集日開展『別樣趕集』宣講,讓創新理論家喻戶曉,以『示范點』引領擴大『覆蓋面』。
『彩禮只是「面子工程」,沒必要互相攀比,兩個人把日子過好纔是最重要的。』在東昇鄉恭四村舉行的一場『飯後雜談』中,乾部群眾圍坐在一起,給村民王龍做思想工作。原來是王龍的女兒和男朋友在談婚論嫁的時候,橫在兩人中間的是彩禮問題。一面是風俗,一面是現實,王龍徘徊了許久,最終在村乾部的勸導下,他拍板決定『零彩禮』嫁女兒。『高額彩禮意味著給子女們增添更重的負擔,只要子女過得好,彩禮什麼的都不重要。女婿的人品及小兩口婚後的生活質量遠比彩禮數額多少更為重要。』王龍說。最終,王龍和親家達成一致,為愛『減負』,婚事簡辦,不要一分錢彩禮,也無需陪嫁。
這個縣在倡導移風易俗、抵制高價彩禮宣傳中,廣大群眾婚俗觀念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改變。如今,在望奎,這類溫馨而美好的故事正頻頻上演,彰顯著新時代婚俗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