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存
在老區村安達市老虎崗鎮,有這樣一位老黨員,他的人生軌跡如同一段充滿轉折與精彩的故事,從磚廠創業到退休後投身劇團文藝演出,每一步都書寫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他就是老虎崗鎮新發村老黨員孫愛民。
68歲的孫愛民,黨齡30多年,1990年,他懷揣著改變家鄉面貌的夢想,毅然投身磚廠創業。磚廠的開辦不僅為當地提供了就業機會,還為老虎崗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物資支持。創業的道路充滿艱辛,資金短缺、技術落後、市場競爭激烈,但孫愛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一次次克服困難。他親自跑市場、找技術、籌資金,經過多年的努力,磚廠逐漸走上正軌,成為當地的明星企業。
隨著年齡的增長,孫愛民從磚廠的繁忙工作中退了下來。但他並沒有選擇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將目光投向了當地的文化建設。他發現,隨著經濟的發展,村民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於是決定投身文藝活動,為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
1999年,老虎崗鎮成立了『慶豐收』農民藝術團,藝術團在鎮黨委、政府和安達市群眾文化館的關懷支持下,從最初的10餘人發展到如今的30餘人,成員包括土生土長的農民、部分教師和學生。在這裡,孫愛民如魚得水,他積極參與各種文藝活動,唱歌、跳舞、表演小品,樣樣在行。盡管他沒有專業的藝術基礎,但他憑借著對文藝的熱愛和認真的態度,很快成為藝術團的骨乾。
在藝術團裡,孫愛民充分發揮自己的組織能力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主動承擔組織排練、協調演出等工作,為藝術團的發展出謀劃策。每次演出前,他總是早早到達現場,幫忙布置場地、調試設備;演出中,他全情投入,用精彩的表演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演出後,他又積極收集觀眾的反饋意見,為下次演出改進節目。在他的影響下,藝術團的成員們團結一心,為打造一支優秀的農民文藝隊伍而努力。
除了參與日常的演出活動,孫愛民還積極推動藝術團的創新發展。他深知,要想讓藝術團長久地發展下去,就必須不斷推陳出新,創作出更多貼近群眾生活、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於是,他帶領藝術團成員深入田間地頭、農家小院,收集素材,創作了一系列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文藝節目。這些節目以農民的生活為藍本,用朴實的語言、生動的表演,展現了老虎崗鎮的新變化、新風貌,深受村民喜愛。
在孫愛民和全體藝術團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慶豐收』農民藝術團逐漸成為老虎崗鎮的一張文化名片。他們走鄉入村義務演出,為當地村民送去了歡樂和溫暖。無論是農閑時節還是重大節日,總能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他們的演出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還增進了鄰裡之間的感情,促進了鄉村的和諧發展。
回顧自己的人生歷程,孫愛民感慨萬千。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要為人民服務。創業是為了讓家鄉富起來,搞文藝活動是為了讓鄉親們的精神生活更充實。只要能為大家做點實事,我就覺得自己的人生活得有價值。』
現如今,孫愛民依然活躍在老虎崗鎮的文藝舞臺上。他用自己的熱情和汗水,繼續書寫著一位老黨員的多彩人生,也為老虎崗鎮的文化建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