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現在大家談論最多的,就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近兩年,我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超過千萬,又正值全球經濟處於復雜多變的關鍵節點,使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呈現總量壓力與結構性矛盾交織的特點?。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大學生就業難,很大程度上還是緣於結構性問題,並不是真的崗位少。說白了也就是很多崗位沒有人乾,很多大學生都存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問題。
一個朋友的孩子,大學畢業後始終也沒有找到工作。其實並不是找不到工作,真實的原因是高不成低不就,不是嫌這裡工資低,就是嫌那裡待遇差,畢業四年多了,依然在社會上『飄』著。前一段時間我還幫這個孩子介紹工作。但這個孩子知識儲備不足,又沒有吃苦耐勞的品德,從私企的文員到大銀行的保安,我為他介紹了好幾份工作,他都不滿意,最長的只乾了半年就『撂挑子』了。最後我問他『就業的標准是什麼?』他說:『我好歹是個本科大學生,怎麼著也得有一份夠體面、出力少、收入高的工作呀,如果離家近點就更好了。』對此,我一時無語。想想自己當年,剛畢業時扛過麻袋,在車間裡倒過班,卻從來沒有覺得苦,只是當成一種人生必要的歷練。後來,憑著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最終也實現了自己當初的夢想。而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就沒有這種踏實勁呢?
不由得想起了看過的一篇報道:有一位大學生,也遇到過找不到工作的苦惱。後來,他主動放下身段,到一家酒店刷盤子。刷了幾天,老板見他談吐不凡,就讓他在大堂當了領班;當了半年領班,老板見他素質很高,便讓他當了經理助理,幫助自己打理業務;當了一年的經理助理,老板見他纔華出眾,比自己還強,當助理太屈纔了,便又讓他當了經理,自己則當起了甩手掌櫃,酒店交與他全權打理。後來在談話中纔知道,這位年輕人是學企管的大學高材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不可盲目自信,要從實際出發。一個大學生,剛剛步入社會,就算是纔華橫溢,也要給人認識你的時間和平臺。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尚缺乏社會經驗,更應該從基礎做起,積累經驗,在工作中逐步展示自己的纔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自己人生和事業的頂峰。如果高不成,不妨先低就。這個故事和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是不是能給那些正在尋找工作的大學生們以啟迪和借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