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7月4日訊(姜仁彬特約記者段金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傳承中華美學文化要『講究托物言志、寓理於情、言簡意賅、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園林美景作為中華美學的璀璨結晶,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然而,以往不少園林美景遠離居民區,百姓難以親近。如何讓園林美景融入百姓生活,使人們能隨時感受其魅力,提昇游賞體驗,成為慶安縣慶安鎮在打造花田美鎮後面臨的重要課題。如今,慶安鎮已成功探索出三種創新模式,讓園林美景真正走進百姓家門口。
2022年,慶安縣委提出以縣城公園為中心,打造東西南北環城景區,構建完整的旅游景點布局。當時,南有柳河、北有金溝、東有望龍山等風景區,唯獨西部缺少像樣的景區,成為環城旅游線路的短板,影響了整體旅游布局。為此,縣委決定在縣城西部的慶安鎮打造風景區。經測算,項目總投資近億元。為降低成本,鎮政府充分挖掘本地生態優勢,整合閑置資源。沒有山,就將高崗疊高,建成20米高的假山;沒有湖泊,就把水塘窪地連片整合,打造荷花水湖;沒有風景區,就采取八村連辦的方式,建設綠化風景區、花園觀光園、娛樂休閑街和住宿生態園,充分展現花田的游賞趣味與文化魅力。
盡管風景區建成,但村屯居民大多距離較遠,難以將其融入日常生活,隨時享受游玩的樂趣。為實現古人『向外能發現自然的絢麗,向內可感悟自己的深情』的意境,滿足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托物言志,寓理於情』的審美要求,慶安鎮致力於讓園林美景流淌在百姓身邊,做到院外門裡皆是風景。
第一種模式是復制院落山林美景。疊山理水是園林的精髓。慶安鎮地處平原,缺乏自然山巒。農戶們因地制宜,從山區購置園林用石,結合庭院環境、景致和位置,巧用玻璃、塑料等廢棄物,與石材一同搭建出最適宜的山體造型。雖用石不多,卻營造出峰嶺奇峭、丘壑清幽的意境。水的呈現形式也豐富多樣,『山體』下設置幾平方米的水池,如明鏡映天;儲蓄雨水,通過細膠管引流,形成潺潺穿石的流水,構建靈動的畫面空間。居民坐在院落中,便能盡情欣賞園林美景,心曠神怡。
第二種模式是開設窗口鮮花美景。窗口陽臺是展示農戶文化素養的重要陣地。鎮政府引導農戶充分利用這一空間,不只是簡單擺放幾盆鮮花,而是注重構建盆景,精心搭配松與花、葉與花,營造出繁花掩映窗櫺、流光溢彩的美感。為推動這一美景的發展,鎮政府定期舉辦花窗品賞會,組織村民交流經驗,促進花窗之美不斷創新。
第三種模式是微信錄制獨特美景。慶安鎮有一批熱愛攝影、錄像的回鄉大學生。鎮政府發揮他們的專長,組織他們錄制村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創新成果,將這些素材串連起來展示給村民觀看,為生活增添美感。目前,已舉辦屋頂綠化、牆體美化、棚架果化、空中花園等特色項目的影像觀賞活動。借助遙感、微信、網絡等技術手段,慶安鎮將各類美景要素整合,實現還景於民,讓水親近人、園林滋養人、美景愉悅人,使農民的幸福生活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