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海倫科創菜園解鎖鄉村振興新『密碼』

來源:綏化新聞網 2025-06-19 字體:

  □特約記者 姜立峰 全媒體記者 宋一楓

  夏日清晨,走進海倫市東風鎮仁東村,『青年科創菜園』醒目字牌首先闖入眼簾。輕籠薄霧的成片菜畦,在白色柵欄整齊分割下,顯得格外清新悅目。地勢坤生物熱電公司的食堂師傅高興地采摘著沾著露水的西芹,這些帶有泥土氣息的新鮮蔬菜將成為職工午餐的最愛。不遠處,省農科院專家高永利、王雪正俯身查看傳感器數據,手機屏幕上的土壤?情曲線。這片由青春與科技澆灌的黑土地,正悄然解鎖鄉村振興的智慧密碼。

  ?團旗織網:青春力量集結田間?

  面對傳統農業如何轉型問題,海倫團市委積極作為,率先擎起創新旗幟。2025年春,團市委以組織優勢為經緯,編織出一張資源聚合網:牽手中廣有線鋪設數字農業神經網絡、協調秋惠豐農業搭建智能滴灌系統、聯合省內高校和科研院所導入尖端科研力量、依托仁東村黨支部盤活土地資源,打造出集示范、定制、研學於一體,智慧農業指揮中心、科創菜園、大田耕作區、中草藥種植區、仁東村棚室五大核心板塊聯動發展的青年農創基地。

  其中,9000餘平方米正拔節生長的科創菜園最為耀眼,成為科技農業的微型試驗場。

  『過去農戶都是傳統耕作,現在有了團組織搭臺,我們青年專家有了用武之地。』尤海波指著智慧農業指揮中心的大屏介紹。只見衛星遙感圖與土壤傳感器數據實時聯動,膜下滴灌系統如同大地毛細血管,精准輸送著水肥養分。這種『團組織+科研+數字』的協同模式,使節水節肥率達30%,病蟲害預警響應速度提昇至2小時內。

  ?定制田園:方寸土地生金吐銀?

  菜園東北角,豎著『海倫中際公司職工菜園』的木牌,辣椒與番茄在晨光中舒展枝葉。企業工會乾事張紅笑道:『以前采購要層層把關,現在職工掃掃二維碼就能看見自家蔬菜的成長日記。』團市委通過協調對接,催生了『定制共享』的田園詩作。園區匠心規劃出114塊私人專屬領地,102個50平方米的家庭園圃、12個300平方米的『企業食堂田間直供站』剛一『上線』,便被搶訂一空。

  地勢坤生物熱電公司的職工餐桌,從此縈繞著新摘綠色果蔬的清香;親子家庭盡享『我在仁東有菜園』樂趣,在泥土芬芳中手把手教孩子辨識『禾麻菽麥』,於辛勤澆灌中觸摸大地最本真的活力。市民劉女士通過APP看著女兒種下的南瓜苗已攀上竹架,『孩子在二十四節氣長廊認作物,在研學課堂學灌溉,「我在仁東有菜園」不只是田園夢,更是移動的自然課堂。』這種連接,超越了單純的蔬果供給,實現了農耕體驗、城市生活與鄉土情懷的深度融合。『托管式微田園』帶動周邊6位農民轉型為『園藝管家』,人均增收6000元,村集體增收2.8萬元。

  燎原火種:

  燃起鄉村振興新希望?

  在科創菜園,青年新農人矯振昶正調試著物聯網蟲情測報燈。這位曾被質疑『大學生種地可惜了』的返鄉青年,如今帶著農戶玩轉電商直播:『我們的定制菜園在抖音平臺被訂購一空,「青字號」品牌深受青睞。』科創菜園的特有屬性,引起了廣泛關注,成為助農主播創作的場景,和青少年研學農業的基地。

  海倫市青年科創菜園凝結著團市委全體乾部的心血和汗水:『科創菜園是粒火種,我們要借此燃起「百村千園」的燎原之勢。』目前,科創菜園已孵化出專家選種、智能養護、全程追溯、網絡定制的科技高效種植定制模式。仁東村村民老趙指著新架設的滴灌帶興奮地說:『這些娃娃教我在房前屋後搞定制菜園,我家三分地,今年就能多掙5000塊……』

  無人機掠過郁郁蔥蔥的菜畦,傳感器在泥土深處傳遞著數據,青春智慧正在黑土地上碰撞出串串火花。海倫團市委以科創菜園為筆,書寫著『小菜園撬動大民生』的生動實踐——這裡生長的不僅是富硒的果蔬,更是可復制的振興密碼,是青春力量對『誰來種地』時代之問的鏗鏘回答。在這片北疆沃土,科技與青春交織的田園詩篇,為現代農業作出了嶄新注解。


編輯:劉申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