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鳳臣
驚蟄這天,是冬眠蛇蘇醒的日子,我駕車到疙瘩山,觀察蛇驚醒出洞的景況。早六點就趕到山頂,這裡仍是一片白茫茫的殘雪,白色的煙霧繚繞昇騰,山體白得像涂過一樣地發著光。
正當此時,突然覺得腳下有堆枯草顫動,低頭一看竟然有條茶杯粗的大蛇,從山中縫隙裡蠕動著爬出來。只見那蛇通體灰白,身上的鱗片層層疊疊,它半個身子裸露在洞外,大概是剛剛蘇醒過來,顯得有些呆頭呆腦,慢慢蜿蜒而行,不時地伸出長舌四處觸須。那蛇通體滾園,並不見消瘦,我不免產生疑慮,冬眠時間長達近乎半年,不吃不喝,竟然沒有『減肥』,這真是神奇。民間敬蛇崇蛇不僅是因為它精靈,而是因為蛇是人類的祖先。古老的民間神話講述說,人類的祖先優羲和女媧皆為人首蛇身,是他們的結合纔創造了人類,並且賦予人類生命和智慧。這一傳說體現出蘊含的神秘屬性,和生命延續與傳承的印記。
華夏民族很早之前,就將蛇作為圖騰,建立夏王朝的大禹,其母名為『修己』,『己』和『已』相通,而『已』字寫法又是從蛇形曲型演化而來,所以『修已』的字面意思便是『修長的蛇』。在歷代的考證文獻中一再證明,無論『己』字,還是『龍』的繁體字,都保留著蛇身結構,散發出神性魅力。
在民間所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古人一直將蛇視為保護神,認為蛇具有神秘的力量和靈性,蛇與龜相接的圖案,就流傳至今。不同朝代的瓦當畫像都可看到蛇纏繞於龜身的圖象,表明蛇龜一體的形象始終默默守護著人們驅邪安守。除了蛇與龜的結合,歷史上還有將蛇與兔融合一起圖象,表達美好的祝願,至今還在民間流傳『蛇盤兔,必定富』的傳說,反映出對美滿生活的向往,許多地方的剪紙、泥塑、戲劇一直保留著這一經典主題。
蛇雖然穿梭於人神之間,卻游戲在百姓心中,承擔著保佑國泰民安的職責。實際上蛇與現代生活也有著密切聯系,僅在醫學領域,蛇毒、蛇膽、蛇皮等物都被廣泛用於研發治療疾病的藥物,為人類健康貢獻出不竭潛能。在蛇年驚蟄之際,人們應當借著蛇的復蘇,及時汲取蛇的智慧與堅韌,以靈活的姿態應對生活的挑戰。當務之急,就是珍惜和保護剛剛蘇醒的蛇,讓它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以創造大自然的和睦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