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全媒體記者 許宏偉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班長」我們聚焦打造過硬帶頭人目標,大力實施「頭雁引領」工程……』綏棱縣上集鎮黨委書記王海榮經常說,作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不僅是農村政治思想的引路人,更是產業振興的開拓者和為民服務的帶頭人。
上集鎮是百年古鎮,走進上集,乾淨寬敞的大街、功能完善的設施、品類多樣的產業,在這背後到處都是王海榮實乾篤行、親力親為的縮影。在上集鎮工作的6年間,王海榮堅持『實』字當頭、『乾』字為先。她一心致力於打造大米品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在她的努力下,創建了『寶田米伯』電商直播基地,借助網紅熱度線上宣傳大米,深入挖掘上集大米品牌文化,線上銷售大米150噸,有效提昇了上集大米知名度,實現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華麗轉變。
面對百姓,她是踐行群眾路線的『暖心人』。王海榮基層經驗豐富、善於做群眾工作,工作中處處關心百姓冷暖,這是她踐行初心使命的最好詮釋。善於化解矛盾。本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的原則,實行『四調』工作法,發揮『五老』和鄉賢作用,組建『說和人』隊伍9支52人,全面推行『一村一警一法官一法律顧問五個法律明白人』工作機制,全鎮未發生因各類糾紛引發的越級上訪事件,做法在全省做經驗交流。
面對事業,王海榮是善於統領全局的『領頭雁』。近年來,上集鎮在王海榮的帶領下,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信心乾勁,科學編制產業規劃,建立以大米、大蒜、大鵝為主導的『三大產業』產業體系。打造現代農業標杆。上集鎮是綏棱縣水稻主產區,農業基礎雄厚,建有寶田和諾敏河兩個水稻種植示范園區,水稻催芽車間兩個,大棚基地6處。建設大米加工園區,年加工能力48萬噸,創建了『集米鄉』『寶田米伯』等大米品牌,初步形成了產、加、銷一體的水稻產業鏈條,推動了上集大米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庭院經濟新城。以稻香村帝益大蒜種植合作社為引領,全鎮紫皮蒜種植面積860畝,形成了千噸大蒜種植產業,『黑蒜』加工項目實現了由小作坊向企業轉型,年可加工黑蒜5000斤,注冊了『利稻香』黑蒜品牌,農戶種植大蒜每畝純效益10000元。打造特色養殖重鎮。以天放村『呆頭鵝』養殖專業合作社為牽動,鵝雛年孵化能力達120萬只,深入推廣玉米地養殖方式,帶動全縣養殖大戶25戶,常規養殖量達50萬只。與哈爾濱金三角牧業合作,以每斤11.5元的價格,簽訂了大鵝收購訂單,每只大鵝淨利潤在25元左右,合作社年利潤達1000萬元。
辛勤的汗水換來豐碩的成果,然而面對成績和榮譽,王海榮沒有絲毫的懈怠,而是將其作為今後工作的新起點,繼續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團結帶領農村乾部群眾乾實事、做好事,帶領全鎮人民繪就一幅幸福上集嶄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