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搶前抓早備春耕 快馬加鞭追春光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2-11 字體:

  寫在前面的話:

  正月裡來好春光,人勤春早備春耕。春節剛過,年味正濃,當人們還沈浸在節日的喜慶與溫馨之中時,綏化的備春耕已按下了『快進鍵』,購良種、備農資、下訂單、檢修機械……農人們為一年的好收成做准備,忙碌的場面繪就了寒地黑土上一幅備春耕的錦繡圖景,快馬加鞭中追逐著金秋的好『豐』景。

歐亞達農機大市場整裝待發。              全媒體記者 劉華鵬 攝

 

農技人厲兵秣馬備課忙

文/攝 劉洋 全媒體記者 廉紅 沈雪

  一夜清雪飄灑,北林城鄉一片潔白。

  2月7日上午,北林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辦公樓內靜悄悄,只有『嗒嗒』的電腦敲擊聲不時從辦公室內傳出來。主任李連文正忙著制作課件,『正月初八一上班,我就給各個業務站布置備春耕的培訓任務,大家和我一樣都在忙著備課呢。』

  新春佳節剛過,北林區農技人開始了忙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李連文說,我們現在正在緊鑼密鼓籌備種植業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全單位包括鄉鎮農技推廣站的農技人員都參加,預計本月下旬正式授課,同時,線上通過快手同步播出,對廣大農民進行培訓。培訓內容涵蓋水稻、玉米、大豆的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肥料的科學使用、黑土地保護等知識技術。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要將2024年農業生產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讓農民引以為戒,在今年盡量避免發生,同時教農民如何應用科學的方式方法,選擇新品種、新肥料、新機械,讓科技賦能春耕生產,使得科技備耕,高質高效。

  『農業科技技術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最實用、最好用。我們農技推廣人員既要仰望星空,了解全國、關注全世界前沿的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機械,也要手抓泥土,將自己掌握的知識轉化為服務當地的實用技能,讓農技培訓接地氣,助農增收護好航,全面推進北林高素質農民隊伍建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讓農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行得更穩、走得更遠。』結束采訪時,李連文如是說。

 

明水合作社裡笑聲揚

於海靜  全媒體記者  陳驍  陳俊杉
 

  新春伊始,大地復蘇,只待春耕。明水縣崇德鎮光華村思彬種植合作社傳出陣陣歡聲笑語。一輛貨車載滿了玉米種子駛進院內,村民不懼寒冷,笑呵呵地加快腳步往倉庫搬運。

  『人勤春來早,過了新年,我們就開始對接各農資廠家,從價格、質量、資質等多方面進行比較,確保以最低的價格購入最優質的種子、化肥。這個迪卡玉米種子是我們合作社近幾年嚴挑細選的種子,它抗病能力強,畝產可達1700多斤。去年9月初就交的定金,前幾天補齊了尾款,今天我們先運回了2200袋,能種3300畝地。』合作社負責人董思彬介紹。

  明水思彬種植合作社統一采購農資、統一種植、統一管理,搶前抓早准備農業生產物資。目前,合作社有成員30多戶,並擁有自己的烘乾塔,收購玉米烘乾外銷,讓村民不愁玉米銷路。

  『自從加入合作社,乾啥都不用我操心,農資統一訂購,玉米種子款先由合作社墊付,冬季賣糧後再跟合作社結算。而且價格高於市場一至二分錢。今年我家就訂購了700多畝地的玉米種子。』社員丁艷龍說。

  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加入合作社抱團取暖。『我們合作社已經成立5年了,每年都有村民加入。我們每年都會出去考察學習,讓大家享受農資統一采購價格優惠的同時,農資的質量有保障,糧食在銷售上價格高於市場價。』社員張樹纔說。

  臨近中午,一大貨車的種子,在村民共同努力下已卸載一半。瑞雪迎春到,今年必有好收成。

 

慶安『訂』下一年好『豐』景

崔倩寧  特約記者  劉加明  全媒體記者  許宏偉
 

  『簽下今年的大訂單,備足良種種好糧。』蛇年正月,大地還未褪去冬日的寒意,捧著火熱的訂單,慶安一些知名的米業公司就忙著准備春耕物資。

  訂單穩,春耕信心足。慶安大力推進農產品市場大宗集團定制業務,以稻米產業作為核心突破口,積極『走出去』,與域外高校、企業、社區等建立起緊密的合作網絡。在合作過程中,精准把握客戶品牌需求,以定制化服務為特色,精心打造並提供優質慶安大米,成功搭建起長期穩定的市場供需關系。

  慶安縣雙潔米業已與清華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北京各大高校展開深度合作,每年直供優質大米5000噸以上。博林鑫農業集團則將目光投向社區市場,與蘇州社區攜手合作,年銷量達3000噸以上。同時,通過巧妙借助『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的東風,慶安縣與南京大學、浙江外國語學院等高校成功簽訂訂單,進一步拓展了集團定制農業的版圖。

  『一年好景在春耕,春耕關鍵在良種。今年我們重點推廣了幾個新培育的水稻品種,這些品種抗病性強、產量高,米質也更出色。』正在三亞繁育基地田間查看實驗品種情況的慶安縣北方綠洲稻作研究所的技術員郭中原通過微信視頻向記者介紹。

  慶安持續優化種植業結構調整,始終將糧食作物種植放在首位,積極落實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同時,大力推廣大壟密植等『五良』融合增產技術,持續穩定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在277萬畝以上,預計年底糧食產能增加1.5億斤以上。

  在慶安的各個農資店內,熱鬧非凡,農戶們穿梭其中,仔細挑選著種子、化肥、農藥等各類農資。『我們通過對比選的化肥,肥效持久,而且對土壤的改良也有幫助,有了好肥料,這春耕心裡就更踏實了。』一位農戶說。
 

北林良種農資齊就位

劉洋 全媒體記者 李欣楊 孫一博

盛昌種業農藝師盧國臣(右一)向農戶們推薦優質稻種。              全媒體記者 劉華鵬

 

  2月7日上午,黑土地上覆蓋著一層新雪,農資市場已湧動起備耕的熱潮。在北林區田地源農資市場內人頭攢動,農戶們正忙著選購農資,為即將到來的春耕生產做准備。

  雙利農資商店內多種農藥化肥整齊擺放,琳琅滿目。在齊齊哈爾種地的北林農民劉波正在仔細查看硫酸銨化肥的顏色和質地,他抓起一把化肥,在手中輕輕揉搓,又湊近鼻子聞了聞,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店主姜明峰也熱情地向他介紹著化肥的品質和特點。

  姜明峰介紹,去年『十一』之後,店裡就開始准備農資、農藥、化肥共100餘種,確保數量充足,質量有保障。多年來,憑借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商店贏得了眾多回頭客的信任,老客戶們通過『線上預約+線下配送』新模式,足不出戶就能完成采購。

  一粒良種,萬擔好糧。離開雙利農資商店,記者來到北林區盛昌種業公司。老客戶劉繼來一行三人剛剛采購了2100多斤新品種『盛禾19』。銷售經理林麗華一邊整理著手中的訂單,一邊介紹:『「盛禾19」是2024年6月最新審定的品種,自上市以來就深受農戶歡迎。這不,剛開年就接到了不少訂單。』盛昌種業高級農藝師盧國臣說,農戶們都有『求新、求高、求變、求好』的心理,每次老客戶來都會詢問有沒有優質的新品種。公司每年推出十幾個新審定通過的新品種供農戶選擇,目前『盛禾19』的銷量非常可觀,去年測產時,每公頃產量達到了9至9.5噸,獲得了農戶的認可。

  盧國臣介紹,盛昌公司的種子不僅在綏化本地銷售,還銷往哈爾濱地區的巴彥、通河、方正,以及齊齊哈爾等地,希望好品種多打糧,打好糧,農民增產又增收。』
 

海倫 『組合拳』齊頭並進

文/攝 馬明舒 全媒體記者 王宏妍 宋博文

  喜慶的年味還未消退,海倫市的備耕『先手棋』已下子布陣,從農資儲備到科技支橕,從農機保障到技術培訓,各套『組合拳』齊頭並進,全力保障新一年農業生產順利進行。

  海倫供銷合作社搶前抓早儲備農資,目前,已儲備入庫化肥1.5萬噸、農藥150多噸、種子600餘噸;個體農資經銷戶儲備化肥2萬多噸、農藥200餘噸、種子2000餘噸。同時,交通運輸、鐵路等部門積極協調,為春耕農用物資運輸開闢綠色通道,確保農資及時送達農戶手中。

  種子的品種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糧食產量的高低。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寒區大豆育種學科組組長李艷華說:『2024年,我們在海南省三亞市南濱農場的大豆育種田有1萬多份育種材料,涵蓋高油、高蛋白、高異黃酮等多種類型。通過南繁加代,加速了育種進程,使後代材料快速穩定。新審定的「東生16」已在我省第六積溫帶種植,深受農民歡迎。』

  自2024年秋收結束後,海倫市還大面積舉辦了農業科技培訓課程。通過電視講座、網絡傳播、村大喇叭等多種途徑開展培訓,並建立6個技術諮詢微信群,廣泛宣傳農業種植技術。『科普之冬』和高素質農民培訓活動聚焦大豆、玉米、水稻專業栽培技術,培訓人數累計達到10萬人次以上。同時,推進科技園區建設,園區在秋收後就進行秋季整地,深翻、深松,達到黑色越冬標准。

  據悉,今年海倫市耕地總面積465.2萬畝,計劃落實大豆種植面積181.1萬畝。全市現有拖拉機3.85萬臺,配套農具8.31萬臺,農機總動力194.57萬千瓦,其中小型拖拉機1.05萬臺、大中型拖拉機2.80萬臺、精量播種機2餘萬臺、谷物聯合收獲機械1980臺、大豆收獲機械685臺、玉米收獲機875臺,各類農機具完全能夠滿足農作物耕、種、收生產需求。

  海倫市前進鎮東興村種植大戶劉春生滿懷信心地說:『今年預計種植大豆2500畝,選用了抗逆性強、高產、高油、高蛋白的大豆品種,蛇年金秋,一定會是一個碩果累累的豐收季』。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