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農民朋友們:
今年我市糧食作物喜獲豐收,為全面做好2024年秋後糧食保管工作,提高糧食保管品質,減少糧食儲存環節損耗,確保農民增收,現向廣大農民普及庭院科學儲糧知識與方法。
一、玉米的保管方法
(1)玉米棒庭院儲存應避免『地趴』式大堆堆放,要堅持『離地(防潮)、通風、乾燥』三原則。在秋雨、暖冬期間,切不可用塑料薄膜封閉苫蓋,雨、雪時用玉米秸、草簾等物品苫蓋最佳。應做到勤翻動,防止濕度和溫度內積出現霉變。要利用現有條件積極采取搭玉米樓子、碼趟子、上棧子等方法保管。
(2)玉米穗在上趟、上堆、上棧之前,必須去淨玉米包葉,因為玉米包葉是主要熱源。
(3)必須挑出青穗,因為這種穗水分大,是霉爛的中心穗,挑出的青穗可用作牲畜飼料。
(4)在上趟、上堆,上棧前,必須要打好底墊,避免玉米穗和地面直接接觸,打底墊的材料主要用高粱、玉米、向日葵等硬杆,千萬不要用塑料膜作為底墊,因為塑料膜密度大,不透氣。
二、水稻的保管方法
脫粒後可裝袋碼風垛,進行立體晾曬,並適時倒垛,達到降水目的,有條件的還可以進行場院晾曬,效果會更好。農民將稻谷拉回場院要碼小垛,防止因水分大而捂垛。農民脫粒時,應盡量加大脫谷機風力,清雜降水。脫粒以後入倉、入囤要做到底部墊底防潮,上部苫蓋好防雨雪。要實行單品種堆放,各農戶要分品種單打、單放。
三、大豆的保管方法
大豆主要是采用晾曬降水,晾曬時,要注意糧面輻射溫度不宜超過15℃,以免因強烈日光暴曬引起爆腰,而降低品質。晾曬大豆最好在三月份以前進行。注意防止吸濕。大豆種皮薄,而臍部有發芽孔,極易吸濕膨脹,導致生霉變質,因此需做好防潮工作,主要做好鋪墊隔濕和覆蓋防潮,通常采用數層草席和塑料薄膜進行鋪墊,隔濕和覆蓋密閉防潮,使大豆保持乾燥。注意防止赤變(又稱紅眼),大豆水分在13%以上,溫度超過25℃,易出現赤變,因此,儲藏大豆可采用袋裝或小囤裝,經墊底後,堆放於陰涼通風、乾燥處。
四、儲糧裝具的保管方法
近年來搭建『農戶科學儲糧裝具』的農民朋友,要充分利用好儲糧裝具,定期對儲糧裝具進行通風,降低糧食溫度,利用自然通風方式,保持裝具內空氣流通,防止糧食發熱霉變。在儲糧裝具周圍設置防鼠設施,如防鼠板、防鼠網等。也可以使用鼠夾、鼠籠、粘鼠板等工具進行滅鼠。同時,要保持儲糧環境的清潔衛生,減少老鼠的食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