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東津鎮:走『振興路』開『幸福花』

來源:綏化日報 2024-11-14 字體:

趙平
 

  北林區東津鎮不斷總結經驗、選樹典型、強化引領,講好鄉村振興故事,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再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效。

  東津鎮注重從基層一線挖掘亮點和特色,組織專班,深入田間地頭,走訪農戶家庭,從幫扶政策、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社會治理等多個維度,挖掘選樹一批在鄉村振興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在幫扶『小額信貸』政策及庭院經濟獎補政策的支持與激勵下,東津鎮庭院經濟產業項目不斷發展壯大。

  利發村養牛『脫貧光榮戶』王洪文就是這一產業的受益者。2016年,王洪文被識別為貧困戶,根據該戶實際情況,鎮村乾部決定幫助其發展養牛產業。2018年,王洪文獲得了小額信貸產業資金2萬元,這成為他發展養殖產業的第一筆啟動資金,也為他走上致富道路提供了強大推力。經過幾年的努力,王洪文養殖黃牛十餘頭,每年增收2萬元以上,不僅早已擺脫了貧困,而且實現了產業高效發展。

  利民村脫貧戶張紹元,提起他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大家都說現在老張家靠養豬脫貧致富了。張紹元一家五口人,2016年因病識別為貧困戶。幾年來,張紹元充分利用小額信貸政策,發展生豬養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他從剛剛起步的幾頭發展到現在的幾十頭,從剛開始只為改變家庭貧困的生活面貌到現在把它發展成一項產業,真正地實現了增收致富。目前,他擁有標准的養殖廠,飼養能繁母豬、育肥豬達80餘頭,年均收益在3萬元以上,是周邊村組數一數二的養殖大戶。

  在『脫貧光榮戶』的積極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農戶靠自身努力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東津鎮愛國村姜龍付發展養牛業紅紅火火,利勝村趙景春發展大鵝養殖業前景無限,利民村曲振金發展山羊養殖業勢頭正勁,紅光村石寶東、先進村鄭明山發展種植業如火如荼等,如今,他們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在挖掘典型的基礎上,這個鎮注重提煉和總結他們的成功經驗,力求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模式。對這些典型進行深入剖析,從政策扶持、技術支持、市場開拓等方面,系統梳理他們的成功要素,並整理成冊,供全鎮學習借鑒。通過對各項工作的梳理和總結,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機制。

  這個鎮注重將實踐經驗上昇為理論成果。建立了『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加飲水』的『123+1』的重要核心指標監測體系,動態識別監測對象,並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利發村供水井水泵葉輪破損導致部分農戶供水緩慢,為保障用水充足,村裡及時更換葉輪,並同步走訪排查各戶,確保飲水安全成果鞏固提昇。

  遵循『因戶而異、精准施策』的原則,針對不同幫扶戶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幫扶措施,有效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利民村徐寬為弱半勞動力,為他安置開發公益崗位,確保持續穩定增收。在產業發展方面,提煉出了『依托本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的經驗模式。一些典型村組和農戶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發展適合本地實際的特色產業。愛國村脫貧戶普遍種植毛蔥、大蒜、紅小豆等經濟作物發展種植業;利民村結合本村實際,發展『以稻養蟹』『以蟹助稻』的『蟹稻共生』立體生態循環農業。同時,總結了就業幫扶、環境整治等方面的成功經驗,為今後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導和借鑒。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