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深秋賞荷

來源:綏化日報 2024-10-28 字體:

伊彬
 

  季節已進深秋,朋友邀我到公園賞荷,有些不解,都到了這季節,還賞哪門子荷。朋友輕笑一聲說,你別見怪,賞荷貴在晚秋,看那荷的風韻,瞧那荷的精彩。賞荷有獨到之處。看到朋友興致勃勃,我不好敗了他的雅性,只好陪他去觀荷。

  其實我對荷花並不陌生,因為在故鄉門前就有一片荷塘,種了滿塘的荷花,每到初夏,荷葉碩大碧綠,高高擎出水面搖曳生姿,水灑在荷葉上,立馬凝成串串水珠,滴溜溜滾來滾去,讓孩童看了很喜歡,常摘一片荷葉當作傘,防雨,也當帽子戴在頭上躲貓貓玩;荷花開得更是艷麗,淡粉的像是薄施粉黛,深紅的猶如艷抹濃妝。那些荷花五顏六色,靜處水塘一隅,安安靜靜地獨自綻放,卻不爭艷斗色。我把童年水塘荷花的美景描繪給朋友聽,朋友卻說,你只看到荷的表面美顏,卻沒有深知荷的底蘊和內涵。

  我倆走近公園的水面,人們美稱『花園湖』,其實就是一片水塘,接近時就聽見荷葉摩擦的窸窣響,似乎傳來渺茫遼遠的歌聲。走近細瞧,只見荷葉由綠變黃卻無一點破損,反而顯得更加俏麗;那些荷花雖然枯萎了,但依然艷麗嬌嫩;特別是荷柄經過一夏一秋風雨的洗禮摔打,一直腰身伸直,如同挺立堅定的士兵。朋友說,看到了吧,這就是荷的骨氣,任憑東西南北風,千磨萬擊仍堅勁。

  朋友指點著水塘裡的荷,對我說荷也稱為蓮。它們之所以在風雨雷電侵襲面前不卑不亢,茁壯成長挺梗開花,就是因為在花瓣的外輪有一層萼片狀的花被,綠皮和紅花相依相存。在朋友的指引下,我看到那些荷花鑲嵌在花托內,皮包花不離不棄,花靠皮也是不離不棄,綠是托,花是依。如盤的綠葉,鮮而不艷,麗而不俗。始終放出生機,射出活力,接受日光月華的能量,提供不竭的能量;再看那花在荷的家園,或是獨樹一幟,或是成雙結對,都是群芳爭艷,互相媲美,荷有獨美,更有群艷,共居在一個家庭,無論是根莖,還是花果,都是和睦相處,純粹的自然流露,彰顯出清純、朴實、高潔的韻味。

  我們正品味著荷花,忽見一艘小舟破浪駛來,小舟上坐著一男一女,男的手持一根鐵鉤,女的身背個竹筐。男人用鉤探到水下,一鉤一拐,一根尺把長的蓮藕浮上水面,女人急忙手到擒來,取下蓮藕,只見那藕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采藕人取一根大藕在手上展示,細端祥那藕共有五節,中間一節肥厚且長,兩端則細瘦短小,整個藕根潔白如玉,沒有一絲雜塵。朋友告訴我說這藕是從泥淖裡生長出來的,但泥淖腐爛不了幼芽,腐蝕不了肌體,反而能汲取泥潭中污腐助自己生長。

  我倆正談笑著,忽見舟上的女人,帶著膠質手套,連連摘下幾個蓮蓬,放置在筐內。見此情景,朋友情不自禁地低吟南宋詩人徐照的詩句『蓮蓬摘下留空柄,把向船前擦水深。』接著他告訴我說,這蓮蓬可渾身是寶呀,它質地細膩營養豐富,味苦性溫,歸肝入經,化瘀止血,古時稱為『貢蓮』。它雖然是寶,卻以一種頜首謙卑的姿態示人,它從污泥裡拔起,但一身鮮綠潔淨。這種品質風格,值得我們人類仿效。

  晚秋觀荷,並非附庸風雅,也非故作高潔,實在是荷的魅力和風格深深打動了我,而且讓我頓生眾多人生感悟,荷中品,蓮之美,荷溏情,讓我不愛戀都難。到荷溏徜徉,瀏覽荷的顏值,不必多時,半晌足矣。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