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又得浮生一日涼

來源:綏化日報 2024-10-14 字體:

艾紅
 

  秋雨,如燥熱天氣裡的甘霖。給人帶來絲絲清涼和愉悅。在寧靜的氛圍中聆聽一場雨,如同聆聽一場音樂的盛宴。透過涼爽的雨絲,將整個身心融入這曲空靈的音符中。雨,時而激情澎湃,時而低語纏綿,音色純淨,富有磁性,悅耳動聽。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聽著雨聲,似乎紅塵離我很遠,心情特別好。看一會書,望一會雨。紅磚瓦房,青石小路,『嘀嗒嘀嗒』那雨聽起來,細語呢喃,別有一番韻味。

  在人們打起瞌睡時,風沒有睡。面對潮水般湧來的烏雲,合理布局、排序,雲團被風彈得薄厚適中。先落下來的雨滴稀疏,不緊不慢地在路面上畫圈圈,在小草的頭頂上按摩,擦拭樹木枝葉上的塵土,在門前的池塘裡吹泡泡,動作輕緩。等到午夜時分,雨落夢中時,雨勢驟然加大,瓢潑灑落,激起的煙霧讓天地經緯不分,密集的雨點砸向地面,如戰鼓擂響,草木吶喊、嘶吼,這聲音,在夜晚顯得尤為恢弘。

  白天,雨也不吝嗇其腳步,一陣陣來襲,就像農人串門聊天一樣,只是聊天的內容不同。它們來得急走得快,豪爽、隨性灑脫。前秒還是大晴天,轉眼烏雲聚攏,天空沈郁,電閃雷鳴,不到幾分鍾,雨劈裡啪啦下來,聽那雨聲,像極了京腔裡的西皮快板,節奏急促,旋律活潑明快。收場時也是戛然而止,不拖泥帶水,彩虹即刻掛在天邊,等待人們去剪裁。濾鏡下的景色如同受到天使的撫摸,樹木翠綠舒展,花兒鮮亮明艷。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頓覺神清氣爽。

  這樣的天,我喜歡坐在路邊的茶館喝茶。經營茶館的是一對年輕小夫妻,雨天人少,聽他們倆講述北漂時的艱辛,給這雨中寂寥小店增加了一些情調。看著輕柔劃過的蒙蒙細雨,看著水墨暈潤的青磚灰瓦,綠樹紅花,感受小鎮特有的細膩婉約。

  我在小鎮有一小院,種植一些蔬菜。當一畦畦蔬菜受到雨的洗禮,張開雙臂,接住蹦跳的雨水,我的心被融化了。綠油油的小白菜,葉子肆意張揚。長長的豆角,身上掛著的小水珠兒,晶瑩剔透,白色的豆角花,讓雨揚了一地。西葫蘆葉子上的雨滴發出『撲通、撲通』的跳躍聲。雨水滋潤的菜園,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葉子,都榮光煥發。摘了黃瓜,茄子,西紅柿,薅幾棵生菜,割一把韭菜,此時,我的心靈與它們相遇,乾柴烈火從房頂煙囪裡昇起來。

  吃完午飯,拿一板凳,坐在廊前。門前大柳樹上,有蝸牛居住,它有盔甲作房子,我不擔心雨水打濕它。盯著房檐上的雨線,在白蒙蒙的兩霧中,似乎有很多的過往走來,牽著我在記憶深處跋涉。耳熟能詳的兒歌在耳畔響起。『大雨嘩嘩下,北京來電話,叫我去當兵,我還沒長大』。我盼望長大,站在雨中,讓雨把自己淋成了落湯雞,母親把我拉回到屋裡『傻孩子,小樹苗淋淋雨纔會長高、長大。』小時候多麼傻,居然盼望著長大。長大後,纔發現成年人的世界是多麼的不容易,面對生活中的艱辛,現在,恨不得返老還童。

  惠特曼說:雨是大地的詩。雨天,給心靈放個假吧。看這個『詩人』怎樣抒情?前景,雨把玻璃窗當成小溪,涓涓流淌。中景,雨喝醉了酒,在風的攙扶下,在大樹身上撒酒瘋,在草叢裡築巢。遠景,如黛的遠山在雲端上懸浮著,若隱若現,田野間,一塊塊稻田地金燦燦的,剛洗過清水澡,小河在雨水的加持下,長高了。雨的情懷給作家們帶來豐富的靈感與深刻的

  情感體驗,《白蛇傳》中的『游湖借傘』,戴望舒的現代詩《兩巷》。這些經典的文學作品,都是在兩天的啟發下誕生的。

  晚上,卸去一身的疲憊,舒舒服服地躺下來,聽小雨低唱,在雨聲中尋得一份寧靜與安詳。聽雨時的心境不同,感悟也不同。宋代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中寫道:『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男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一首詞,三種雨,三種心境,道盡一生,每次讀來,總免不了一些傷感。少年輕狂,中年壯志,暮年多懮,這種人人經歷過的場景,都涵蓋在點點滴滴的雨中。

  鮑勃·迪倫說『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則只是被淋濕』,用心去聆聽雨的聲音,感悟生活的真諦與美好,在繁忙與喧囂之間擇一日閑適,放慢腳步,讓身體得到一次深度的放松與淨化,放下執念,在每個平凡的日子裡,都能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清涼與幸福。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