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要聞

綏化:聚焦『四個農業』 打造糧食產業新高地

來源:綏化新聞網 2024-08-05 字體:

  全媒體記者 陳驍

  綏化,農業大市。年均糧食總產230億斤左右,佔全省近15%,每百斤中國糧食就有綏化優質糧1.69斤,是傳統的農業大市、產糧大市、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

  近年來,綏化市緊緊圍繞『四個農業』建設,強力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走產加銷一體、三產融合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同時,綏化著力提昇糧食綜合產能,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努力打造『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最佳實踐地,把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將更多優質好糧端上全國人民的餐桌。

  如今的綏化,正由一個『農』字不斷延展,寫好關乎『農』的系列新篇……

  科技賦能助力糧食穩產增收

  『這兩年,我們采用了5G大數據管理技術,通過天上的衛星,鏈接我們的手機和監測設備,可以對水稻的土壤?情、病蟲害進行監測,將氣象信息進行實時采集,提供科學處置方案,確保糧食穩產增收。』臨近立秋,走進綏化市北林區河夾芯子國家級水田示范區秦家鎮嘉香水稻種植合作社的稻田裡,正值水稻生長的關鍵時期,該合作社生產經理劉超說,這片稻田長勢喜人,畝產預計1200斤。

  近年來,綏化市以科技農業為支橕,實施糧食增產計劃,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綏化優質糧。

  綏化市與黑龍江農投、哈工大、百度集團合作,全力推進整市智慧農業建設。全市構建起了『1+2+3+10』的智慧農業體系,綏化市被確定為全省『農業大數據+政策性保險』整市試點。望奎、海倫、青岡、肇東、蘭西5個縣(市)被確定為全省數字農業試點縣。北林區被確定為全國『北斗+智慧農業』支橕玉米大面積單產提昇試點。

  種業處於農業整個產業鏈的源頭,是建設現代農業的標志性、先導性工程,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

  綏化市攥緊農業『芯片』,推動種業振興。目前,全市盛昌、源昇河、新特等農作物育種企業已發展到64家,省農業科學院綏化分院、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源昇河等科研單位發展到32家。去年全市主要農作物繁(制)種面積達到37.5萬畝,成功舉辦綏化市寒地水稻種業研發創新大會,通過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133個(水稻98個、大豆9個、玉米26個)。其中水稻新品種審定數量佔全省審定數量的三分之一以上。2023年綏化市優質水稻品種應用量佔到全省二三積溫帶的60%以上。今年,綏化市通過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122個(水稻87個、大豆12個、玉米23個),佔全省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數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推進綠色有機糧食安全健康

  『糧頭食尾』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餐桌。

  近年來,綏化市不斷加大綠色有機食品種植投入,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1203萬畝,佔農作物耕地面積的42.4%,高出全省平均佔比7.3個百分點。同時,綏化市積極推進綠色生產模式,全市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2656萬畝,佔耕地的93.2%;發展綠色種養循環,在青岡、望奎、蘭西等8個縣(市、區)開展綠色種養循環項目,構建糞肥還田組織運行模式,建立示范區1.65萬畝,落實田間試驗24個,建立肥效監測點160個。

  『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讓全國人民的食物更加豐富多彩』是綏化發展綠色農業的不懈追求。

  去年,綏化市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890萬畝,綠色(有機)食品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到759個。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1203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42%。推進科學施肥合理用藥,全市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100%;建成全覆蓋的病蟲疫情在線監測網絡體系,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61.3%,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62.67%。發展綠色種養循環,在青岡、望奎、蘭西、明水、肇東、安達、海倫、北林8個縣(市、區)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共完成有機肥還田80餘萬畝。

  同時,綏化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讓人民群眾的餐桌更加安全健康。綏化在水稻栽培、鮮食玉米質量信息追溯等領域制定和修訂行業地方標准,健全農業標准化體系。全市技術規范標准總數達到49項。《鮮食玉米質量信息追溯規范》等鮮食玉米全產業鏈團體標准,成為全國第一個以地級市命名的鮮食玉米團體標准,為農業標准化發展提供生產技術支橕。全市349家農產品生產主體錄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其中,綠色食品企業194家、有機食品企業11家、地理標志企業48家。積極推行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推廣『電子合格證+追溯碼』模式。慶安縣被確定為國家第三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目前,綏化市通過做強『糧頭』,擺活『食尾』,把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將優質糧端上全國人民的餐桌。

  實施『寒地黑土+』講好品牌故事

  走進綏化市,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寒地黑土。從種什麼、怎麼種到如何賣,『寒地黑土』品牌已成為綏化農業生產的『風向標』。『寒地黑土』這個區域農業品牌已經深入人心,成為每個綏化人的驕傲。

  近年來,綏化市依托『寒地黑土』這個金字招牌,持續加大推進力度,加強標准體系建設,講好品牌故事,讓全國人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綏化優質的農產品。

  綏化大力實施『寒地黑土+』雙品牌戰略,『寒地黑土』品牌價值843.75億元,綏化鮮食玉米、慶安大米、海倫大豆品牌價值分別達到40.51億元、135.12億元、23.56億元,優質區域品牌影響力得到顯著增強。在新華社、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等單位聯合發布『2023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上,綏化市『綏化鮮食玉米』『慶安大米』兩個地理標志農產品榮登2023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品牌榜百強,佔全省入圍的四分之一。

  同時,綏化以『黑土優品』省級區域品牌建設為依托,以『寒地黑土』品牌為引領,圍繞10個縣(市、區)地方特色產業布局,培育N個農產品企業品牌,打造協同聯動的『1+1+10+N』品牌體系,樹立綏化優質農產品品牌形象。45家企業和合作社、106款農產品獲批『黑土優品』品牌標識授權,104戶企業合作社加入寒地黑土協會,授權使用『寒地黑土』品牌。

  農業品牌化之路也成為綏化農產品走向世界,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五谷雜糧』下江南、『綏化好糧油』等營銷活動是綏化市近年來較為成功的營銷活動,綏化通過舉辦此類品牌推廣活動,將綏化優質的農產品送進了千家萬戶,送進了每個國人餐桌。

  據介紹,綏化市連續六年舉辦『中國·綏化鮮食玉米節』,累計簽約金額7億元以上。去年與省農業農村廳、省農投集團等共同協辦的『黑土優品』宣傳推廣暨天貓春耕節上,綏化市有27戶企業入駐天貓黑龍江原產地旗艦店。成功舉辦了『中國鮮食玉米之鄉』授牌暨『綏化鮮食玉米』區域品牌戰略發布會,綏化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鮮食玉米之鄉』和『全國玉米生物發酵產業示范區』稱號。在2024綠色農業生產資料博覽會上,進行了『綏化鮮食玉米寒地黑土上的瑰寶』推介。

  目前,綏化市正挖掘區位優勢,提昇區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講好綏化農產品品牌故事。


編輯:劉申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