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艾草香如故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6-07 字體:

李炳森
 

  五月五,麥浪黃,人間美景是端陽。

  端午來了,素日只有鳥鳴蟬叫的村莊因節氣的到來而格外熱鬧,也打破了昔日的寧靜。連茅屋下的老黃牛都不捨得打盹,瞪大眼望著東奔西走的眾人。他們在乾什麼呢?只不過是到山上摘點粽葉以及粽葉藤,將其放進滾燙的鍋中,又放進篩子裡晾曬。當然,在這重要的節氣,怎會少得了艾草?

  田間水溝旁的艾草開得亭亭玉立,翠綠欲滴。好像一團動物毛茸茸的毛發,柔軟細致,根根分明。輕輕握在掌心,香氣四溢,苦中帶澀。然而,並不妨礙人們對它愛不釋手,念念不忘。端午這一日,人們帶上鐮刀就去尋艾草,將艾草掛於門楣上,古拙的舊門與艾草的香氣混合一起,經這麼一點綴,頗有味道。

  跟著詩經尋艾草,常纏人心的詩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那個仰慕許久的姑娘,他是否見到了?身上散溢的艾草味,怎能不讓人沈醉?

  每年端午,讓我懸懸而望的便是奶奶精心制作巧奪天工的香包。端午前夕,便把艾草采摘回來晾曬乾,再將其碾碎。在這前提下,要把香包做好。她尋來一些廢舊的純棉布料,剪裁好一小段。首要工作,穿針引線。奶奶把線頭放進口中粘一下,用手指捏一捏,使之更貼合,那蘿卜手顫巍巍地穿著針眼,幾次都穿不進。皺起的嘴巴嘟起來:『老了,還真是老了。』這時便叫我來協助,我輕而易舉地將針線穿過去,奶奶便會親親誇獎。只見奶奶一針一線,一前一後來回穿梭,因燭影的陪伴而愈發溫暖。不一會兒,一塊古舊的布料在她手中便綻放出活靈活現的紋樣。或梅花、菊花、雲紋,或動物虎、豹、猴等圖案。香包的制作注重講究,送給老人的是梅花、菊花等圖案,寓意健康長壽。孩童的則是動物花樣,寓意聰明健康。

  我屬兔,奶奶便縫制了一個小兔子的紋樣給我,雪白的毛發如同剛從牛奶罐中跑出來似的,萬般柔順,忍不住想伸手摸一摸。它的兩只眼睛就似紅寶石,晶瑩透亮。頭上豎起的耳朵極敏銳,稍有風吹草動便不見蹤影。那誘人的兩顆門牙直直地堅守崗位,隨時為它效力。接著,奶奶將碾碎的艾草一點點裝進去,壓實。再用五彩線系著,一個香包便做好了,指尖殘留的艾草味,揮之不去。奶奶說希望我像這只小兔般活潑可愛,無懮無慮。

  艾草也很是適用於女性,其有驅寒暖宮的作用,艾草長得欣欣向榮,奶奶三兩日割一把回來,徹底治愈我數年的體寒。

  她待鍋中的水滾滾沸騰之際,打入一個雞蛋攪合,放入艾草。兩分鍾後,盛一碗入口,舌尖甘甜回味,一口下肚,霎時感到血液噴張。暖入心窩的不止是艾草湯。

  人們還用艾草制作艾?,田艾米籺、艾葉粑粑、艾草糕等。艾草糕的制作方法:先采擷簇新嫩綠的艾草,洗淨、榨汁。把艾草汁倒入面粉裡調勻,揉拳頭大小的面團,接著小火煸花生米、芝麻,再搗碎,加入白糖拌勻。繼而將圓扁的面團放入餡料,捏成糕狀。一個艾草糕便誕生了。這些碧綠的面團實在乖巧可親,圓嘟嘟的樣子格外誘人。

  端午情濃,艾草入夢。『歲歲今朝艾草香,家家笑語酒傳觴。』一株小小的艾草,溢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悠悠艾草香,綿綿情意長。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